等春来,爸爸陪你尽情玩

【“壮族三月三·健康春之声”健康传播文化作品展示】

作者 郑立志

“爸爸,我想你了!你快点回来,陪我下围棋,陪我一起玩。”一个7岁多的小男孩给自己多日不见的父亲打电话,他鼻子有点发酸,要不是想着自己已经是个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是个男子汉了,他就忍不住大声地哭出来。

事实上,一挂断电话小男孩还是大声地哭了,憋着的委屈化作势不可挡的气流冲口而出。小男孩觉得,在妈妈面前哭就哭了,在爸爸面前不能哭。

小男孩的父亲叫姚江明,是鹿寨县江口乡卫生院的副院长。那天我打电话给姚江明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已经20多天没见到儿子没见到家人了,他1月24日除夕夜在单位值班,结果就回不来了。他家在鹿寨县城,妻子是鹿寨镇中心卫生院一名护士。我与姚江明同是卫建系统的人,对他还算熟悉,他30多岁,讲话不喜欢拖泥带水,做事干脆果断,显得很男人,难怪他儿子跟他通电话时总是憋着不哭。

县卫生健康局于1月26日大年初二召回全员,提前返岗。春节假只过了两天就没了,我心里很不爽,当时我还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来了。返岗第一天我领到了一块临时工作牌,成为鹿寨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第二天我参加防控办工作例会,才知道它真的来了,一男子1月20日从武汉回鹿寨探亲,1月23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正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18名密切接触者在鹿寨某宾馆接受隔离医学观察。有5名存在疫区接触史的重点患者在鹿寨县人民医院感染科接受观察治疗。全县已排查出476名武汉返乡人员,正居家隔离,每天接受医务人员随访,排查仍在进行中,数据每天在增加。狼来了,我们提前返岗其实是理所当然的。

姚江明不用返岗,他一直都在岗位上。大年三十晚上6点多钟,一位自武汉返乡的病人来到江口卫生院,主诉咽痛、干咳半天,值班医生当即报告值班领导姚江明,他有一种不妙的感觉,当即到场组织医务人员对该患者进行体温监测、排查,对患者进行了隔离,将情况上报。后经县级专家通过医学检查排除新冠肺炎病例,总算是有惊无险。但这天晚上,他睡不着了,他意识到这只是个开始,预感到短期内他是回不去与家人团聚了。是的,他回不去了,广西于1月24日23时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对,是在大年三十晚上启动的。

1月28日大年初四下午,我作为工作人员参加了鹿寨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第四次会议,会议通报疫情,部署工作,强调要控源头、断传播、防蔓延、早预防,务必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在这里我记一下会议花絮。县长说,这是一个进入战时状态的没有假期的春节,肯定会令人终生难忘。县委书记说,市委书记提出要全力做到不死人,不死人会给公众带来战胜疫情的信心。县委书记还跟与会的县级医院的院长和县疾控中心的主任简单交流了一下新型冠状病毒到底是怎么回事,人与人要隔多远才是相对安全的距离。这激起了我的兴趣,后来我恶补这方面的知识,知道了病毒的原宿主指向的是中华菊头蝠,病毒危害人的健康的原理、人传人的途径、如何做好个人防控,这些话题我可跟人讲一个小时。县委书记在会上还表扬了某村的村支书,讲他行动早,善于开展有效的宣传,说那个村支书自个儿弄辆车子,带上喇叭,像卖老鼠药那样巡村喊话。会议之后各村的喇叭也都响起来了。中渡古镇70多岁老人曾广毕还每天穿街走巷,用敲锣打更的方式喊话宣传。

全县上上下下都忙坏了,特别是基层干部和医务人员,都在没日没夜地干。姚江明除了照看医院的患者,还带领2名家庭医生对全乡26户52名疫区返乡人员进行入户走访,每户每天入户2次。为重点人员监测体温、检查身体,做好防疫宣传、环境消毒、跟踪查看、建立一人一档健康档案等一系列工作。

有一次,忙了一天的姚江明回到医院宿舍,刚要坐下休息一会,一个紧急电话要求他立即安排人员到江口乡高速路口配合政府设置体温检测点,对过往的车辆进行排查,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他立即安排人员找来医院下村用的帐篷去到高速路口搭建临时体温检测点。又是一个不眠之夜,他在检测点坚守到第二天早上。

疫区返乡人员分布很散,姚江明的足迹遍布了每一个村。刚开始进村随访的前几天,他带领的队员不固定,今天带这两个家庭医生,明天带那两个家庭医生,后来他意识到了工作的危险性,就把他带领的家庭医生固定了下来。他对他的那两名固定队员说,疫情来势汹汹,如果一定需要有人倒下的话,就让我们这几个先倒下吧。他是党员,有危险要带头上。他鼓励他的队员,也是鼓励自己,“我们多加小心,做好防护,我们一定不会出事的,家人在等着我们平安回家呢”。

他每天在检测点、各村屯、医院来回奔波,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守护一方百姓的健康,他认为是他们作为医生的神圣天职。江口乡的山山水水熟悉他们的忙碌的身影,各村的村民们熟悉他们忙碌的身影,随访对象更是与他们熟得像多年的好朋友。他们给大家带去健康,带去安慰,带去信心,大家感恩他们,敬重他们。有人说,等疫情过后,或等到明年春节,一定要请他们到家里来做客,要用最好的饭菜最好的酒来招待他们。

我在电话里问过姚江明,想儿子想妻子想父母吗?他沉默很久,讲不出话来。我也打电话问过鹿寨县人民医院一个叫覃大玲的医生,问她在隔离病区里最难熬的是什么?她也是沉默,久久讲不出话来。

覃大玲是一位感染疾病医疗专家,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今年从1月22日开始已20多天来没回过家,她带领她的团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论吃饭、睡觉都是在规定的工作区域内。她们4名医生9名护士,负责对重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治疗观察。出于防护要求,进入隔离病区的医护人员,每次都必须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医用橡胶手套。因为都是一次性的装备,所以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一脱下来就不能再穿了。为了节约防护资源,她经常在病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把病房里的工作做完才出来。脱下防护服,她的脸上、手上都是深深的勒痕。

后来她用微信回复我问她的问题。她说,最难熬不是工作有多累,是想家想孩子,当然也有对这一疾病的恐惧。她说,这一疾病对我们来说是未知的,国家诊疗方案一直在更改。她说,我们很紧张,担心被感染,那样就会更长时间无法与家人会面。她说,我们有个护士叫秦艳秋,二宝妈妈,大儿子6岁,小女儿不到3岁,丈夫是神内医生。她父亲癌症晚期,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母亲陪护。两个孩子放姐姐家。看着她的眼神我就知道她在想什么,我总是忍着眼泪去安慰她,表扬她,鼓励她。她是主动要求来隔离病区工作的,她当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姚江明后来也在电话里回答了我的问题。他说,想死他们了,稍有闲暇,我就要打开微信,看家人发来报平安的图片。我怕儿子给自己打电话,又盼着儿子给我打电话,听声如见人。

“儿子,在家要听话,莫乱跑,要勤写寒假作业。”姚江明在电话里总是这样对儿子说,“宝贝儿子,美丽的春天很快就来了,到时候爸爸在家陪你下围棋,还要带你出去春游,出去烧烤,去沙滩奔跑,爸爸陪你尽情玩。”

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已经是2月26日了。疫情以来,鹿寨县累计确诊新冠肺炎2人,均已在柳州市人民医院治愈出院,20名密切接触者早已解除隔离医学观察,高高兴兴回家了。从疫区返回鹿寨各乡镇的居家隔离人员已全部先后解除隔离。眼下正是复工潮,县委书记说,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今天在楼下,我们卫生健康局的局长站在空旷处把口罩摘下了几分钟,我见到他脸上久违的笑容回来了。

我突然想到覃大玲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她喜欢写诗。“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她一定喜欢海子的这两句诗。我也喜欢,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喜欢。

郑立志,现供职于鹿寨县卫生健康局。作品散见于《广西文学》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