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芯片组的发展-近代前期 (中)

年代起讫:2000 – 2004

在本篇我主要谈 SiS 与 ATi 出品,可以搭配 Intel 平台使用的芯片组 (全部都是搭配 Socket 478/LGA775 Netburst 架构处理器的产品)。

SiS 645/645DX/650/650GX/651

发布时间:2001 年 11 月 (645)、2001 年 09 月 (650)、2002 年 03 月 (645DX/650GX)搭配南桥:SiS 961 或 962 系列

之所以特别抓出这一款芯片组来看的原因,是因为这可以说是硅统科技最风光的代表作之一,在性能上甚至可以超过 Intel 自家制作的芯片组,可说是俗搁大碗的代表 (报价略高于威盛,但低于 Intel 自家产品),当时的媒体是这么评价这款芯片组的:「一举摆脱硅统芯片组是廉价次级品的刻板印象」,Tom's Hardware 的测试结果更直接表明 SiS 645DX 与 DDR333 的组合是胜过 Intel 自家的 850 芯片组的。

SiS 645 的架构并未延续前作的单芯片设计,而是改回南北桥各自独立的标准架构,而在南北桥之间的联机则是沿用了从上一代产品开始发展但已经有所不同的 MuTIOL (妙渠) 技术 (改采动态信道而不是上代产品中的固定信道,所以可以动态分配带宽),速度则为 533 MB/s (足足是 Intel Hub Architecture 的两倍)。

而且另一个让 SiS 645 得以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是在于支持的内存种类为 DDR333/266 或 PC133 SDRAM,这让 Pentium 4 处理器在市场上的接受度提高了很多 (所以后来 Intel 也不大力反对这样的做法,毕竟多卖处理器比多卖芯片组重要多了,之后在来年一月 Intel 自家的 845 芯片组家族也跟进了这样的做法)。

之后在 2002 年 03 月硅统科技推出了 SiS 645 的小幅升级版 SiS 645DX (这款芯片组在当时台湾有很多品牌计算机采用),最主要的差异在于新增了对 533 MHz 前端总线的支持与重新设计过的内存接口,除此之外则与 SiS 645 大致相同。

至于 SiS 650 的部分呢,可以将之视为 SiS 645 整合了内建显示单元 SiS 315 的版本,除此之外在架构与特性上都完全一样,至于 SiS 650GX 与 SiS 651 则可以被视为 SiS 645DX 整合内建显示单元的版本在技术规格上相当相似。

SiS 648/648FX

发布时间:2002 年 07 月 (648)、2003 年 05 月 (648FX)搭配南桥:SiS 963 或 964 系列

在差不多与 645DX 发布同一个时间,SiS 端出了另一款芯片组作为高阶市场的主将 (645FX 主攻低价市场),与 SiS 645DX 是以 645 为基础进行的小幅改良不同,SiS 648 带来了不少的新特性,例如对 AGP 3.0 标准的支持 (SiS 648 当时是市场上唯二可以支持 AGP 8x 的芯片组)、南北桥之间的连结的运作频率一口气翻倍 (数据传输率当然也跟着翻倍) 等,这款芯片组在当年的 Tom's Hardware 上得到的评价是「技惊四座」。

SiS 648 的扩展能力也比 SiS 645/645DX 来得强大,得益于新的南桥芯片 SiS 963 (由于 MuTIOL 总线改版了所以 645DX 不能搭配 963),带来了 UltraATA/133 与 IEEE1394a 等接口的支持,并补上了上代产品的缺憾-USB 2.0。

至于 648FX 的部分呢,则是与 645DX 类似的模式,在 648 芯片组推出一年后,SiS 将 648 芯片组加上对 800 MHz FSB 的支持与 DDR400 内存 (不过其实本来就有很多 SiS 648 主板打着支援 DDR400 的名号了) 的支持之后就成为 648FX 芯片组了,主要用于低阶入门市场,笔者印象中当时台湾也是有不少品牌计算机是使用 648FX 芯片组的。

SiS 655/655FX/655TX

发布时间:2002 年 11 月 (655)、2003 年 10 月 (655TX/655FX)搭配南桥:SiS 963 或 964 系列

SiS 655 芯片组推出于 SiS 648 芯片组发表之后的几个月,是 SiS 针对 Intel 平台推出的第一款支持双信道内存技术的芯片组,在账面规格上仍然是只能支持 DDR333 内存 (然而当时市面上其实很难买到 DDR400 内存,所以这并不是个大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 645、648 系列的成功,SiS 655 当时得到的评价并不是那么良好 (或许肇因于双通道技术还不够成熟,当时的一线厂商主板稳定性上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

由于加入对双信道内存的支持,所以 655 芯片组家族的成员都能够支持高达 4 GB 的内存容量 (由 4 DIMM 构成,以往硅统芯片组通常都是搭配 3 DIMM 最高 3 GB 的设计)。

然而相较于 SiS 655 不那么良好的表现来说,在 2003 年 10 月推出的 SiS 655FX 就良好多了,一方面是 SiS 964 南桥芯片也约莫在这个时候释出,所以扩展能力上又有了不小的进步 (像是整合了 SATA 控制器之类的),另一方面则是跟进 Intel 875P 的脚步加入了对 800 MHz 前端总线与 Hyper-Threading 技术的支持,连带也把内存的支持提高到了双信道 DDR400,由于性能相当贴近 Intel 875P,但却便宜许多因此也得到了不少亲睐。

至于 SiS 655 芯片组家族中的最后一个成员-655TX 则是具备与 655FX 极为相似的特性,但定位比 655FX 还要来得更高,依据当时 SiS 的官方说法,655FX 与 655TX 之间的差异在于优化南北桥之间数据传输效率的 HyperStreaming 技术的不同,655TX 使用的 HyperStreaming 技术较为进阶性能也更强大。

SiS 661FX/661GX

发布时间:2003 年 07 月搭配南桥:SiS 963 或 964 系列

其实这款芯片组在技术层面上并不特别,但得益于其低廉的价格与可接受的性能,在台湾的品牌计算机市场上还是获得了不小的成功,笔者的第三台计算机就是使用这款芯片组的 AcerPower FT100,除了品牌计算机之外也有非常多 microATX 低价主板是采用这款芯片组。

整体来说这款芯片组的规格相当接近 648FX,同样是不支持双信道内存技术的产品,主要的差异大概只有南北桥之间加入了 Hyper-Streaming 技术。

然而这款芯片组比较特别的地方是 661FX 有整合内建显示核心,这或许也是品牌计算机厂商喜爱这款芯片组的原因之一,不过也差不多是在 655 芯片组家族的后期与 661FX 芯片组这段期间,SiS 芯片组再次如同早期一般被人们认为只是廉价产品的选择 (毕竟这段期间性能上都没能超越 Intel,优势与市占都来自于其低价),然而这次这张标签直到 SiS 退出芯片组市场之前都没能再次脱去。

至于 661GX 的部分则是 661FX 的更廉价版本,在 661FX 的基础上移除了对 LGA775 处理器与 800 MHz 前端总线的支持能力。

SiS 历代南桥芯片介绍 (961 ~ 964)

SiS 在 2001 年到 2003 年间推出的北桥芯片主要可依序分为 961 ~ 964 四个世代,其中又以 961、962 与 963、964 之间为分界 (主要是负责连接南北桥芯片之间的 MuTIOL 妙渠的版本不同,在 963 之后理论数据传输率翻倍但也因此造成芯片组无法跨组混搭)。

除了 961 之外,962 ~ 964 系列都各自有无印版本与标示为 L 的低阶版本,主要差异出现在是否支持 IEEE 1394 接口与是否整合 SATA 控制器上,此外 961 ~ 964 系列一律都是整合 10M/100M 网络 MAC,并不支持 1 Gbps 网络。



ATi Radeon IGP 320/330/340/360

发布时间:2002 年中 (320/330/340)、2003 年 (360)搭配南桥:ATi IXP200/IXP250、VIA VT82C686B 等

这四款芯片组是 ATi 早期推出 (但不是第一款) 的一批芯片组,由于架构几乎相同 (都使用了稍嫌落后的 PCI 总线作为南北桥之间连接的通道,这也是为什么这几款芯片组可以混搭威盛出品的南桥芯片的原因),也共享相同的南桥芯片,而且其实在市场上的回响也都不是很大 (ATi 的市占其实比较偏向笔记本电脑市场),所以我就把它们放在一起讲了。

除了 IGP 320 (上图,代号为 A3) 是针对 AMD 平台推出,搭配的是 Athlon XP、Athlon、Duron 处理器并支持 266/200 MHz 的前端总线之外,IGP 330/340/360 都是针对 Intel 平台所推出,其中 IGP 330 是比较低阶的版本,仅能搭配 400 MHz 前端总线,IGP 340 与 IGP 360 则均支持 533 MHz 的前端总线。(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件还蛮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其实 ATi 一开始是比较亲 Intel 派的,而不是偏向 AMD XD)

这几款的共通点是全部都整合了 Radeon VE IGP (Radeon 7000) 内建显示单元并提供了 AGP 4x 插槽 (不过内建显示单元与独立显示适配器只能择一),不过尽管搭配的内建显示单元型号一致,运作的频率却各自不同 (IGP 320 是 160 MHz,IGP 330 是 150 MHz,IGP 340/360 则是最高速的 183 MHz)。

在内存支持方面 IGP 330/340 都只能支持 1 GB 的 DDR266 内存,IGP 360 则可以支持到 4 GB 的 DDR333 内存。

延续上一篇的主题,这节我打算提的是用于 AMD 平台的芯片组们,如同先前说过的,AMD-760 之后 AMD 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自行设计芯片组,选择将芯片组的部分全部交给第三方厂商负责,常见的厂商有 NVIDIA、ATi、ALi (后来的 ULi)、SiS 等,由于篇幅有限所以我还是不打算提威盛的部分 (倒不是因为喜好的问题而是威盛的型号真的很乱 XD),主要会以 NVIDIA、ATi、SiS 这三家公司的产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