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十六岁便平息三藩之乱

说起康熙皇帝,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在他的统治之下,清朝度过了众多难关,实现了清朝繁荣一时的景象,开创出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而其所做出的贡献不仅仅影响着当时的清朝,还对之后的中国有相当深远的影响。

但繁荣盛世的实现是在经历众多的困难险阻之后才实现的,只有在明君的治理之下,一个国家才能不断克服各种难题,逐渐强盛起来。

清朝统一中国之初,国内国际形势十分严峻,一些有名的战乱都发生在这一阶段,比如:“三藩之乱”,鳌拜夺权,收复台湾等等,但在康熙皇帝的统治之下,这些问题都得以完美的收尾,也让康熙年纪轻轻就名震全国,被后人称赞为:千古一帝。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说一说年仅16岁的康熙是如何平息“三藩之乱”的。

康熙皇帝自幼聪颖,在其父顺治帝福临病逝之后,被册封为太子,此时的康熙皇帝年仅8岁,顺治皇帝托付四大辅臣辅助年幼的康熙皇帝执政,在其10岁时,康熙的母亲又因病去世,因此在康熙年少执政时,基本上都是由四大辅臣协助完成朝廷事务的,这四大辅臣中就有鳌拜一人。康熙在其年少时便显露出执政的天分,将叛臣鳌拜处死,完全夺取执政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时期。

而在其16岁时,康熙又平定了震惊一时的反清运动:“三藩之乱”。“三藩之乱”是由当时的三大藩王发起的反清战争,此三王分别为: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当时清朝的国内形势十分严峻,李自成部队发起的农民起义运动,对清朝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此时的康熙皇帝为了能够平息这次起义,封此三人为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藩王,联合一起对付李自成部队。

但在此次起义运动平息之后,三大藩王的势力愈来愈大,两方的心里都各有打算,藩王不断向清廷索要高额饷银,以壮大自己的军队,而清朝政府此时已经在中原稳固好了自己的政权,军队也日益强大,康熙早已经做好彻藩准备,只等合适时机。

在康熙十二年,当时镇守广东的平南王请求归老还乡,康熙皇帝借此机会做出了令其移去藩王的决定,还派遣特使到云南吴三桂地盘,雷厉风行的实施声势浩大的撤藩行动。

但这一命令的下达,完全就威胁到了吴三桂自身的根本利益,他知道朝廷此时显然已经识破了他的野心,他不能再坐以待毙。此时的吴三桂自觉己方兵强马壮,并有云南贵州一带作为己方支撑,于是便决定起兵反清了。自此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反清战争:“三藩之乱”。

叛乱之初,吴三桂在各地的党羽也先后揭起叛旗,纷纷响应“三藩之乱”叛清。一时之间,反清势如破竹,形势对吴三桂非常有利。但在康熙皇帝有效反击对策统领下,清朝政府坚决打击吴三桂的军队,而招抚其他的反叛者,以此来分化敌方军队,在经过长达八年的对抗之后,康熙统领的清朝政府大获全胜。

作为十六岁的少年,康熙的远见和胆识实在值得称赞。“三藩之乱”的平息,避免了中国的又一次分裂,通过这次的战乱,清朝政府越来越强大,中央集权也越来越明显,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了清朝抵抗外敌的实力。也为之后的“康乾盛世”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