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文献对古瓷论述选摘

董窑

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专烧砖瓦。

《宋会要》窑务条文载:“京东西窑务掌陶工为砖瓦器给营缮之用,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止,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 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亦称“董窑”。

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附近。专烧砖瓦。以东青器见著,与官窑、哥窑并列。盛于北宋。《宋会要》窑务条文载:“京东西窑务掌陶工为砖瓦器给营缮之用,旧有东西二务景德四年废止,大中祥符二年复置东窑务。”

东青器亦称“青东器”、“青冬器”。胎骨细致,釉色淡青,有深浅两种,近似“汝器”,但无蟹爪纹,多紫口铁足。

明代曹昭《格古要论》有董窑条,谓其特征与官窑相似,而又不及,今亦少见。明清两代谈瓷笔记多引用之。但董窑实物未见传世,窑址亦无明确地址,或为东窑之误会。

一般所指 董窑即指民窑,相对于官窑而言。

菽园杂记。青瓷出于刘田。按即琉田。去龙泉县六十里。

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

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求新烧。土脉粗燥。色变不好。

稗史类编。哥窑与龙泉窑。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

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水。纯粹者最贵。

哥窑则多断纹。号百圾碎。

官窑。哥窑。大率相同。

色取粉青为上。

淡白次之。

油灰色下之。

纹取水列。

鳝血为上。

梅花片墨次之。

细碎纹纹之下。

也式以古朴者为最。

通雅云。

假哥窑。碎纹不能铁足。铁足则不能声。

龙泉窑。不能得其淡。色淡则无声。

此鉴古最精之语。

景德镇陶录卷六

镇仿古窑考

哥窑

宋代所烧。本龙泉琉田窑。处州人章姓兄弟。

分造兄名生一。当时别其所陶。

曰哥窑。土胍细。紫质颇薄。色青浓淡不一。有紫口铁足。

多断纹。隐裂如鱼子。泑惟米色。粉青二种。汁纯粹者贵。

唐氏肆考云。

古哥窑器。质之隐纹。如鱼子。

古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碎器纹。则大小块碎。

古哥器。色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今但辨隐纹耳。

又云。汁油突不如官窑。

案哥窑在元未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见格古要论。旧呼哥哥窑。亦取土於杭。

景德镇陶录卷六

碎器窑

南宋时所烧造者。本吉安之庐邑永和镇。另一种窑。土粗。坚体厚质重。

亦具米色。粉青。样用滑石配泑。走纹如块碎。以低墨土赭搽熏。既成之器。然后揩净。遂隐含红黑纹。痕冰碎可观。亦有碎纹。素地加青花者。

唐氏肆考云。

吉州宋末有碎器亦佳。今世俗讹呼哥窑。其实假开哥窑。

虽有碎纹。不同鱼子。且不能得铁足。若铁足则不能有声。

惟仍呼碎器为称。案所谓紫口铁足。

今镇陶。多可伪设。即鱼子纹。亦不必定属汝。哥类。

凡圆琢小件。皆有精仿者矣。

景德镇陶录卷九

陶说杂编下

哥窑。宋时旧物。留传虽久。真赝难。

人间颇多。求其真宋。而精美者绝少。

秀之嘉善。巨族曹获一香炉。高可二寸余。

润称是以美玉。楼海东青捉天鹅。为葢真绝美者也。

渐闻於镇守麦太监。麦囚索之其子。不得己遂献。

焉后为司礼监之。有力者夺去。

正德间盗窃。而货吴下上海淀山。张信夫以二百金易之。

归复重货。於好事者。而内府竟亦不追。此真古哥器矣。

(北窗琐语)

景德镇陶录卷十

陶录馀论

官窑。烧於宋修内司。中为官家所造也。

窑在杭之鳯皇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

其哥窑。烧於私家取土。亦俱在此地。

官质隐纹。如蟹爪。

哥质隐纹,如鱼子。

但汁料不如官器佳耳。

(文房清玩)

景德镇陶录卷十

陶录馀论

格古要论。谓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好者类董窑。

今亦少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欠佳。

按东窑色淡青。亦有紫口铁足。

未闻董窑。何昉殆东。董音相近。各操土音。遂以东讹董。

而肆考亦误沿董字也。

鱼子纹。格古要论。以为哥器纹。

而陶成记载。汝泑亦有鱼子纹。合之无纹。

汝泑蟹爪纹。汝泑可知汝器。古有三种泑式。

《饮流斋说瓷》 民国 广州许之衡守白着

说窑第二

哥瓷。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业。

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日哥窑。其胎质细。性坚其体重。多断纹。

隠裂如鱼子。亦有大小碎块文。即开片也。以米色。豆绿。二种居多。

有紫口铁足。无釉之处所呈之色。其红如瓦。其釉极厚润纯粹。

历千年而莹泽如新。元未明初暨清唐英屡有仿制。然远不逮宋制之精矣。

但近年以来。不甚为时人所重。因之价値稍眨。

饮流斋说瓷--許之衡

说胎釉第三

瓷器有纹者谓之明片。有大开片。有小开片。小片之细碎者曰鱼子纹、

大片之稀疏者曰牛毛纹。曰柳叶纹。曰蟹爪纹。不外形容其所似也。

瓷之开片其原因有二。一曰人为之开片。一曰自然之开片。

人为之开片多属桨胎。当人窑烧时已定。使之开片。或开大。或开小。

配合药料烧之。则出窑时成开片。形一如人意之所欲出是等。

开片形似龟坼。开在肧胎者也。

自然之开片。则历年既久。其釉渐渐内裂。或成鱼子。或成牛毛。

诸形其坼也。纯舆肧胎无涉。是等开片痕不深入。开在釉汁者也。

牛毛纹。带黄色鱼子亦然。凡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似坼而未坼。

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人为开片者。则轩呈露矣。

人为开片。始于宋代哥窑。其后因递仿之。

(明)张应文 撰

论窑器

官窑质制尤滋润。官窑品格与哥窑大约相同。

其色俱以粉青色为上。淡白色次之。油灰色最下。

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

必鐡足为贵。紫口为良。苐不同者官窑质之。

隐纹亦如蠏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其汁料稍不如官窑之。

【卷上匋雅三十】

哥窑瓷胎。大片入骨。出窑经风。随时迸裂。

其裂也。乃具有殊特之性质。肧胎与釉泽而俱坼。

渺不关乎经年与累月。是以西人重其古而嫌其拙。

哥窑之真者。光彩照人。式样亦最古雅。

今所以见轻于世人者。皆赝作也。

匋雅-清-陈浏

【卷上匋雅三十】

辗石为粉。不易开片者。命曰瓷胎。

泥酱之质。易于开片者。命曰浆胎。

浆胎开片。开在肧胎。代远年湮。垩泽亦因之迸开。

有小开片。有大开片。

开有先后。片有新旧。

翳后开之新片。证历年之久远。

龙泉窑妙者与官哥争艳。但少纹片紫口铁足。

耳有等用白土造器。外涂釉水翠浅。

影露白痕者。乃真宋时章生所烧也。

龙泉窑土脉亦细薄。翠青色者贵。

有粉青色者。哥窑所烧则其色较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