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縣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脫貧側記

產業一興滿目春

—— 瀘溪縣黨建引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脫貧側記

“今年,村裡統一流轉了40畝土地,分季種植羊肚菌、冬瓜、辣椒……”瀘溪縣潭溪鎮且己村黨支部書記向民齊和村民們田間攏土施肥,移栽辣椒秧苗,看著成片的辣椒基地,他信心十足說,“年底村級集體經濟可達20萬元啦!”

近年來,該縣突出黨建引領,做到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條基層黨建與產業融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新路子,譜寫了一幅幅“黨建強、產業興、百姓富”的絢麗畫卷。

黨建領航 產業發展有保障

“村裡有了工作隊,黨員能人跑市場,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我們信心更足了。”達嵐鎮新田村2020年流轉土地20畝,新建了集林下養殖、臍橙種植於一體的黨建產業園。

該縣大力實施“黨建+產業+扶貧”機制,按照“支部引路、黨員帶路、產業鋪路”模式,因村制宜、對接市場,發展特色產業,增強村自我造血能力。全縣精選138名駐村第一書記,選派138支駐村工作隊,駐村紮營,統籌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同時,採取“科技服務團+基地”“黨員+貧困戶”等方式,積極開展專家傳技、跟蹤服務,全縣農村黨支部創辦經濟聯合社實現全覆蓋,基層黨組織成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頂樑柱”。

產業支撐 鄉村振興好“錢景”

該縣傾力實施“一線一帶一圈”黨建示範引領工程,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全縣發展產業黨小組328個,專業合作社468個,做優做特椪柑、油茶、鐵骨豬等“十大優勢產業”,打造了“十大優質基地”160多萬畝,形成了一批資源高效、文旅融合、產業特色發展的黨建產業園示範基地。

加快農業農村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三權”分置,激活主體和市場。開展“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引進1629名優秀鄉土人才回鄉創新創業,創辦黨員龍頭企業12家、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556名、辦致富項目269個、家庭農場208家。爭取省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600多萬元、縣財政配套220萬元,勠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打造了大陂流村螺絲椒育苗、巖門溪村臍橙等大批發展前景好的特色產業。

利益聯結 小康路上加速度

“我在五彩花果園當門票員,月薪2000元…… ”65歲的村民石永華幹勁足,每天上下班,逢人就說:“參加村裡合作社,日子越過越紅火!”

該縣按照“支部搭臺、村企共享、全民受益”思路,創優股權收益、股份分紅。縣人社局通過網絡招聘崗位23234個,幫助本地貧困村3795人疫期在家門口“扶貧車間”就業勞動致富,增添了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的強大後勁。

突出典型示範、抱團發展,馬王溪村先後與李家田、潮地等7個村抱團,以優扶弱、以強帶強,攜手奮進。目前,全縣147個村集體經濟告別了“空殼村”,其中5萬元以上98個, 特別是有28個與12個貧困脫貧村集體經濟分別達10萬元和20萬元以上,實現了貧困村與非貧困村有錢辦事和有人辦事全覆蓋。

該縣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制度,規範村集體經濟財務使用管理,使村集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浦市鎮馬王溪村以《鋪就制度軌道,提速小康進程》入選中組部抓黨建促脫貧攻堅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