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后宫阴谋,或许是爱情悲剧,结果却成就美好的千古传奇

导读:自打有了后宫开始,几千年来后宫里的各种争斗从来都没断过,而且只会比影视剧里面的更激烈更惨。今天,我们就来讲一段,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有关一个超级美女的真实的故事,她是宫斗中的赢者还是输者呢?您来看!

千古传奇,昭君出塞

话说,汉高祖刘邦当年无力抵抗匈奴人,只好想出“联姻”这一招。有了和亲这个办法,汉朝和匈奴那是和平共处了几十年。可惜好景不长,汉武帝刘彻登基后,国家日益兵强马壮。这送女人送东西,讨好匈奴人的和亲政策,让年轻气盛的刘彻觉得很不爽。

所以,他很快发动了对匈奴的战役,把匈奴人逼回了大漠以北。但是过几年,他们又聚集起来,好战的汉武帝打了一辈的匈奴,却始终都没能消灭他们。

到了汉元帝刘奭时期,刘奭不愿意再打仗。而此时,匈奴的新首领呼韩耶单于,他也不愿打仗。为了表示诚意,呼韩耶单于一方面把儿子送到长安做人质,还主动提出和亲。

就这样一拍即合,和亲就提上了日程。可问题是,这外嫁的公主却实在不好找。要知道匈奴远在塞北,气候恶劣。公主们都是在皇宫里面娇生惯养的千金。皇帝哪舍得把这亲骨肉送到几千里外去受这个罪啊?

有人会问了,刘邦当年那不就把公主嫁到了匈奴吗?实际上,刘邦嫁的也不是自己的亲闺女。原来,跟匈奴第一次和亲的时候,刘邦开始确实是想把亲闺女长闺女嫁过去。谁知他老婆吕雉却死活不同意。

和亲一事由刘邦而起

最后,找了一个犯了罪的王爷的女儿顶替,冒充他的亲生女儿嫁过去。所以,后来的和亲,汉朝这边说是嫁公主,其实都不是正宗的公主。一般是找一个刘姓王爷的女儿,赏个公主的封号嫁过去,匈奴人也从来没提过意见。

所以,汉元帝一开始也想跟从前一样,弄个假公主嫁给呼韩邪单于。选来选去,他选中了河间王的女儿平都公主,可没想到这回他就碰上了麻烦,什么麻烦呢?


原来,汉元帝一心想跟匈奴联姻,可朝廷里的这主战派却不愿意。一听说汉元帝要把平都公主嫁到匈奴单于,有人就在后面搞小动作。经人这么一挑拨,才十几岁的平都公主,怎么也不肯远嫁漠北。

汉元帝虽然生气,可拿这样一个公主也实在没辙。这时候,就要说到今天真正的主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羞花闭月,沉鱼落雁当中的落雁王昭君了。据《汉书》记载,王昭君是个苦出身的农家姑娘。不过,由于她长得太漂亮,16岁的时候就被选进皇宫,做了宫女。

昭君出塞的故事咱们都听过,课本上说是这位美女深明大义,为了汉朝和匈奴不再打仗,百姓福祉,主动请求远嫁的。可野史记载的昭君出塞,其实另有隐情。

汉元帝再次提起了和亲

这里面主要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说皇后陷害昭君,昭君无奈远嫁塞北。按这种说法,昭君被选进皇宫之后,根本见不到皇上,长得再漂亮也没用。更倒霉的是王昭君见不着皇上,倒被皇后见到了。

据说皇后一见王昭君,她的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恨。这要是被皇上见着了,后宫哪还有自己呆的地啊。不行,绝不能让皇帝见到王昭君。妒火中烧的皇后想了半天,她贿赂了宫廷画师毛延寿,让毛延寿把王昭君画的极丑。

接着,皇后又找了个机会,把这张画送到了汉元帝面前。就这样,王昭君在皇帝那儿,落了一个不堪入目的印象,那王昭君在宫里还能有出头的日子吗?不过,老话说的好,天无绝人之路。

正当王大美人满腹的委屈没处说的时候,机会就出现了。什么机会呢?和亲。前面说了平都公主死活不肯远嫁匈奴,这消息也传到呼韩耶单于的耳朵里。

呼韩耶单于倒是通情达理,对汉元帝说了,“您别为难,其实我和亲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巩固我们的关系。使我们胡汉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所以,我娶的姑娘是不是公主无所谓”。

野史说法一,王昭君是被皇后陷害出嫁漠北

一听单于这话,汉元帝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想单于如此善解人意,自己一定在后宫里挑个最漂亮的姑娘嫁给呼韩耶。本来这事儿跟王昭君没啥关系。不过,机缘巧合,最后还是落到了汪昭君的头上。

怎么回事呢?这还得感谢一个人,谁呢?正是之前设计陷害王昭君的皇后。皇后认为王昭君多留一天,在宫里迟早是个祸害,所以要让王昭君离开皇宫,这次联姻正是个好机会。

而此时,海选宫女和亲的消息,也传到了王昭君的耳朵里。那她就想了,宫里是没出头之日了,塞外虽然很苦,但说不定还有出头的机会。这么一想,她就主动报名参加这次海选,结果不用多说,大家都知道了。

据说,汉元帝见到王昭君的时候,胡子都要薅掉了。最后,知道真相的汉元帝,直接下令把画师毛延寿给杀了。另外,关于昭君出塞,野史其实还有一种说法,那就比较悲剧了。

据野史记载,王昭君碰上了一个为了江山不要美人的负心皇帝,被迫远嫁塞北。话说昭君进宫之后不久,就成了汉元帝的妃子。

野史说法二,王昭君是汉元帝送给单于的

一开始,皇帝对她那也是宠爱的,可时间一长,后宫里别的美人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把昭君这前浪硬生生给拍死在了沙滩上。正好,匈奴的呼韩邪单于提出和亲。没想到,这汉元帝竟然把王美人许给了呼韩耶。你可别以为这是杜撰,很多野史里都有过这样的记载。

这两种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和依据。那王昭君的出塞远嫁,究竟是被皇后陷害,还是薄情皇帝送的人情?说实话,这真实的情况的现在已经是没法考证了。

咱们现在能确定的就是,公元前33年,汉元帝收昭君为义女,封她为永安公主,远嫁塞北,这才有了昭君出塞这段永载史册的千古佳话。

这远嫁千里,是心甘情愿的也罢,被逼无奈的也罢。但这王昭君的确是秀外慧中,不简单。为汉朝和匈奴的和平共处,起了巨大的作用。民间传说,王昭君给塞外带来了粮食的种子,蔬菜的种子,带来了工作方法,特别是她带来了很多医和药,给老百姓看病。

最后,王昭君成了塞外百姓的心目中,一个万能的女神,从两千年前一直传到现在。总之,王昭君来到匈奴,受到了匈奴人的热烈欢迎,跟呼韩邪单于两口子那也是先结婚后恋爱,过得那是有滋有味,恩恩爱爱。

不管哪种说法,绍君出塞都成为千古传奇

今天,您要是去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旅游,在它的南郊就能看到一个叫“青冢”的山包,据说这就是王昭君死后的坟墓。可是,您要再到蒙古草原别的地方去转一转,你就会发现,这昭君墓在别的地方竟然也不少,至少有七八处。

这可就怪了,同一个人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坟墓呢?后来,专家考证了,原来呼韩邪单于去世之后。按匈奴人的风俗,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耶和另一个老婆生的长子富朱磊单于,还生下来两个女儿。

后来,这些儿女分属不同的部落。她死后,每个部落都修了昭君墓,来纪念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祖先。那至于哪一个墓地埋的是真正的王昭君,我想那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昭君已经成为当时的匈奴民族,和汉民族之间一种民族团结的象征。

历史其实充满了偶然性和戏剧性,或许是一场原本龌龊的后宫阴谋,或许是一出痴情女子负心郎的悲剧故事,却演变成了美好光明的千古传奇。这不光是王昭君的幸运,也是老百姓的幸运。

你想,如果当年王昭君成了皇帝的妃子,而远嫁匈奴的是个金枝玉叶,娇生惯养的公主,这真好么?那到了这匈奴之后,我估计有两个可能。

第一,这位真公主是趾高气扬,对单于横挑鼻子竖挑眼。那要真是这样,匈奴和汉朝那不重新打起来才怪。第二,这温室里长大的公主,她受不了塞外的恶劣天气,早早的就香消玉殒。那要这样,匈奴和汉朝几十年的和平,那可就说不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