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巴两国的“铁”关系如何形成?这就叫做血与血的交情

巴基斯坦从国情上说在人口、国土面积、工业能力、军事力量都弱于印度,且英国人留下的印巴分治,致使两国都处于不友好状态,其中包括巴基斯坦也被分割为东西两部分。建国初期巴基斯坦面对重重危机,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要依靠外界力量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和印度还是很友好的时候,巴基斯坦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迅速倒向美国。当然巴方对中方的外交关系处于不冷不热的状态,远不及中印那么亲密。然而一切的变化都在源于第二次印巴战争中。


1965年8月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南亚大陆上爆发,起初这场战争是决定克什米尔归属问题。初期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战场上取得主动权。印军为了扭转克什米尔的不利形势,突然入侵巴基斯坦本土,同时取得大规模的胜利,巴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形势危急,已经退到亚克尔运河,。这是拉合尔的最后屏障,巴军已经退无可退。此时把巴基斯坦称为最可靠盟友的美国,竟然无视印度对巴基斯坦的入侵,仅仅派遣一个航母编队抵近孟加拉湾表示对巴基斯坦的支持,结果在印度的威胁下跑了。这种行为让巴基斯坦政府和人民寒心,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同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向中国紧急求救。在巴方提出援助请求后,中方立即决定全面援助巴基斯坦,真可谓患难见真情。中方在以下方面给予巴基斯坦援助:

1、在军事层面上,中方大量援助军需物资,其中包括很多我军现役的火炮和坦克。

2、在外交层面上,外交部在1965年9月7日发表措辞严厉的外交声明,谴责印度军事入侵巴基斯坦。同月16日,中国外交部向印度驻华使馆递交最后通牒,要求印度政府必须在9月22日午夜前撤除其在中国锡金边境的所有工事,停止在中印边境一切入侵活动。同时声明,中国绝不会坐视克什米尔人民自决权被侵犯。

3、国际层面上,联合国安理会在9月20日通过决议,要求印巴双方三天内实现全线停火,22日印巴接受停火决议,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

从此之后巴基斯坦人民便知道中方是可信赖的好朋友好邻居。

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中巴双方又秘密建设中巴公路,正是我们常说的喀喇昆仑公路。从中国新疆客什到巴基斯坦塔科特,公路全长1032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6公里,巴基斯坦境内616公里。这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灾害频发,滑坡、泥石流、雪崩已是家常便饭,同时工程人员还要克服高寒缺氧的考验。当中方国内段建设完毕时,巴方由于技术匮乏和经济问题,一直迟迟未完成,这种情况下中方只好巴基斯坦境内帮助他们修筑公路。在历经13年持续施工中,中巴付出700多名筑路工人的牺牲后,公路全线于1978年6月全部完工通车。1986年5月正式向社会开放,这条道路为中巴两国贸易联系更加紧密,由于巴方东北部的发展。在2002年中巴双方对中巴公路重新修复,扩建为双向四车道,满足中巴日愈频繁交流的需求。巴基斯坦艾哈迈德老人连续37年自愿守护吉尔吉特中国筑路烈士陵园的感人事迹也是中巴友谊的见证。

中巴的友谊感人的故事太多了,很多都是用血换来的友谊,所以中巴关系才会那么“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