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奸是枭,全凭后人说!三国之—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是奸雄还是枭雄?

看到这个标题就知道我们要来聊聊谁了。是的,这篇文章来跟大家聊聊曹操!

说道曹操,想必在座的各位都不陌生,三国时期魏国的君主,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许劭有一句话评价曹操:“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其意思是说:他(曹操)如果是治世时,平安时期的能臣,有能力,可辅国的大臣;若是乱世,战争时期,则是雄霸一方的奸雄。

一直以来,受影视剧的影响。我们一直把曹操定位在大白脸奸臣的角色上,但历史上的曹操并没有坏的那么可怕!曹操在政治上是很开明的,他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豪强。唯才是举,打破门第观念,无论出身,只要有才的都收入麾下,这为曹操在后期招募了很多能人异士,比如郭嘉,荀彧、 贾诩、程昱 、荀攸、 董昭等人。

早期的曹操,也曾想匡扶汉室。听易中天先生讲书的时候,有一段我影响还挺深刻的,董卓掌权时期,许多大臣对于他的恶行颇有不满,但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抵制他,只有曹操当时想杀了他,也做出了行动,虽然最后被董卓识破,被逼逃离皇城,开始在外流放。

曹操在他起兵的初始阶段,仍然心向汉室。而他迎回汉献帝之后,所采取的策略也并非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历史上,曹操采用的其实是谋士毛玠提出的“奉天子以令不臣”这也是他为什么前期能受到许多汉室老臣的支持。因为在这些人眼中,包括曹操自己,都相信曹操是那个能匡扶汉室的新星。

曹操的大度之心

一直以来说曹操的最大优点就是唯才是举,宰相肚里能撑船,曹操名副其实。当曹操的属张邈背叛他后,曹操誓言要去灭了张邈,但当时曹操的另一个属下毕谌全家都被张邈挟持做了人质,这其中还有毕谌年迈的母亲,曹操知道这事后,对毕谌说,你去投奔他吧,我不怪你。毕谌一方面信誓旦旦说对主公绝无二心,一方面转身投张邈麾下。这着实让曹操心寒了一把。后来,曹操打败张邈,活捉毕谌,但曹操并没有杀了毕谌,而是说毕谌是他想要的人才,因为孝顺亲娘的人不可能会不忠于君主呢。后来,毕谌被曹操封为鲁相。

当张邈和毕谌先后背叛了曹操,曹操很自信地预言,魏种绝不会背叛自己。可是,他很快又被打脸,魏种竟然背叛了他。得到这个消息,曹操恨恨地说,魏种个小兔崽子,不管他跑到天南海北,我都不会放过你!后来,魏种被曹军生擒,五花大绑地送到曹操面前。曹操没有杀了他,反而解开他的绳子,又重新任用他,理由是,他有才能。

一句话,一个做法,收买了很多人心。

年轻时候的曹操也是一身血气,面对日渐衰微的汉室江山也曾做过自己的努。后来虽然挟天子令诸侯,但是说到底曹操还是尊汉统的,他有实力取而代之,但是到死他都没有迈出这一步。不得不说曹操内心还是人臣,只是岁月变迁,曹操在享受过权力之后,他的血性也慢慢退去了。取而代之的,是曹操的篡汉之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