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男人,很没用,为何还会受到很多人喜欢?

在中国戏曲舞台和媒体中,为家中女儿,找对象或说是选婆家,总喜欢找个“白面书生”,总把这种人看成是“宝贝”,比如《天仙配》中的董永、《西厢记》中的张生、《白蛇传》中的许仙、《梁祝》中的梁山伯、《天河配》中的牛郎、《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等等。这类男人,可以说是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弱不禁风,胆小怕事,毫无主见,多愁善感,简直就是“百无一用”,可为什么会成为大众都能接受的“最佳良婿”?实在让人费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情况?


首先是受男权社会的影响,封建社会中严重的妇女歧视,使得男尊女卑现象长期存在。一个家庭中,生儿子,大操大办来庆贺,生个女儿,一般不知声。甚至因为古代女人,在大家庭和高门大户中是“禁足”,也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直到女儿长到十岁以后,才为了嫁人让人知道。这种现象,一直到民国中期都真实存在,我小时候,就听我奶奶说起过。“三纲五常”,说男人可以随便打女人,而女人不能还手,这能默默承受。女人选择男人或者说是女人心目中的男人,应该温柔一点,避免找个粗俗的男人,遭受家庭暴力,所以家长尽管推崇男权,但也希望自己的女儿找一个柔弱一点、文静一点的男子,对自己女儿好一点。这是一种既矛盾又无奈的思想。


其次是文明类型影响。人类文明大致说来有三种:农耕文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海洋文明说白了就是海盗,像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岛国,文明就是抢劫和杀戮:游牧文明说白了,就是抢占和掠夺:我们中国属于农耕文明,更注重防御和固守,不具有侵略性,不想惹事。看历代古迹,大都是高墙城堡,比如紫禁城,再往大了说比如长城,都是如此。这种思想反应在婚姻上,就是希望找个胆子小一点的、不惹事或少惹事的男人,省得经常惹是生非,少些麻烦。


再者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古人想出人头地或改变层次,读书考状元,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也是终极梦想,由此产生了诸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畸形的对“书生”的推崇。即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也似乎比种地的农民,会手艺的工匠,做买卖的商人,身价高一等。因为将来,有一天,可能当上官。尽管希望渺茫,但就像做个好梦的人,知道是梦,也不愿醒来。


正是这些等等因素的影响,让这些最没用的男人,成了受大多数人都喜欢的男人!您同意我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