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地7000余亩,地铁变"校车",一年8篇CNS,华中科技大学刷屏朋友圈

秋日暖阳温柔地洒落在喻家山脚下,"1037号森林"层林尽染。近日,华

中科技大学因众多引人注目的"话题"而"霸占朋友圈",频频刷屏。发生了何事?小编这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喜报——榜上有名

10月20日,USNews发布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排名涵盖了分布在81个国家/地区的近1500家院校,中国共有206所高校入围USNews2021世界大学排行榜。华中大在此次排名中位居大陆高校第10,世界排名较去年提升了36个位次。

与此同时,USNews还发布了最新2021世界大学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排行榜。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学跻身全球TOP10,排名全球第10,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4位;计算机科学在全球排名第42,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6

此前,软科发布了"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排名榜单包括96个一级学科,各个学科排名的对象是在该一级学科设有学术型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的所有高校,发布的是在该学科排名前50%的高校,共有485所高校的4946个学科点上榜。

华中科技大学共有45个学科上榜,其中10个学科进入前5%,20个学科进入前10%;16个学科均排名全国前10,其中光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顶尖学科

作为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华中大学科齐全、结构合理,基本构建起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体系。拥有10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4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数 8个。9月ESI发布的最新学科排名中,16个学科进入全球排名1%

,其中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和化学均进入了全球前1‰

8月,全球领先的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排名展示了全球领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44所大学上榜。华中大排名全国第9,世界排名居于101-150区间。

三校传承,文理并举。榜上有名是华中科技大学不断前进、向上的足迹与见证,相信未来的华中大会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上捷报频传!

骄傲——桃李芳华

10月21日,《人民日报》在理论版头条刊登了华中大1981级校友张定宇的署名文章——《平凡人也能成为英雄》。9月23日,荣获"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他在华中科技大学2020级本科新生开学典礼上,为新生们上了"开学第一课"。

金银潭医院作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眼"和"离炮火最近"的战场,院长张定宇在2020年这场战"疫"中的事迹家喻户晓。典礼上,他深情的话语表达了自己的情怀:"我的生命早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它属于英雄的中国人民。"

虽不是人人皆为英雄,但华中大人却在祖国大地上绽放着不同的光芒。2019年9月,来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率团来汉,在梧桐语问学中心发表演讲。演讲中,默克尔"点名"了华中大人。有小溪流过,有青山坐落,巍巍喻家山下,一代代华中大人在奋进路上,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着世界。

一直以来,中国的"无芯"之痛,激励着科研人员的斗志。而一位84岁老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她为国"出征",成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她就是华中大1954级校友黄令仪

信息时代下,几乎每一部手机都拥有一款软件——微信,而它便出自华中大人之手。张小龙,1994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现任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系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被誉为"微信之父"

亚洲网球第一人,巅峰时世界排行第二,是全中国的骄傲;21次打入WTA女单赛事决赛,夺得9个WTA和19个ITF单打冠军,是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两届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她就是中国女子网球名将李娜,也是华中大新闻学院校友。2019年,李娜正式进入国际网球名人堂,成为进入该名人堂的首位中国乃至亚洲的球员

孙小军

疫情期间婚礼搁置、又因救路人错过婚礼的医生伉俪黄文雅、董可帅;通过7轮严苛筛选、拿下华为201万年薪的"天才少年"张霁;9岁不幸截肢,后发奋读博创业的智能假肢研发科学家、健行仿生创始人兼CEO孙小军;19岁读硕、20岁转博、一家三代华中大人的00后女博士刘可薇……不论何时何地,"明德 厚学 求是 创新"的校训精神,是华中大人永恒不变的追求。

重磅——学术科研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2020年度重大学术进展评选活动入选成果揭晓,9项成果最终入选——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新冠疫情暴发的趋势影响和特征分析

疑难重症心血管疾病超声精准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影像学检查诊断与防控的研究

神经递质受体的感知与激活机制

高精度宽光谱穆勒矩阵椭偏仪研制与纳米测量应用

煤燃烧PM2.5化学团聚技术

数据驱动信息物理系统建模理论及应用

解决5G移动性难题:PAD预测理论与技术

高效铂镍合金燃料电池催化剂

其中,"公共卫生干预措施对新冠疫情暴发的趋势影响和特征分析",揭示了武汉抗疫的伟大成就和病毒高隐蔽性、高传染性两大特征,并提出加强疫情监控对防止死灰复燃的重要性,对中国乃至世界有效地制定预防政策和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相关论文发表于JAMA和Nature

;"煤燃烧PM2.5化学团聚技术"已在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得到广泛应用,被央视等主流媒体称为"除尘治霾利器"……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科研。2019年,学校学者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NS主刊发表论文8篇、评论1篇,学校科研影响力不断提升。

不仅如此,华中大学学子的科研实力也是不容小觑。光电信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2016级本科生胡满琛,大学4年在Optics Letter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等期刊上发表了9篇论文,其中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三篇,同时他还申请了四项国家发明专利;不久前,他还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今年3月和9月,基础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邓子钦、王宏伟(共一)以及邓子钦、陈俊生(共一)在病原生物学系教师王婷老师的指导下分别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最高IF:6.429)和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最高IF:5.218)在线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

羡慕——别人家的大学

落叶之秋,微风徐来,华中大的风都开始饱含秋天的味道。占地面积7000余亩的学校,校园绿化覆盖率72%,被誉为"森林式大学"。秋天来临,层林尽染,满目苍翠变姹紫嫣红。

岁月与韶华,历史与文化。在知识殿堂里,每个华中大学子心怀梦想,从此启程,于春播种,于夏耕耘,用努力和汗水浇灌秋天的硕果。一抬头、一俯首,无处不在的秋意点缀了每个人的筑梦时光。

秋日渐凉,有美食暖胃最是暖心。你能想象到吃遍36个食堂的概念吗?拥有

"别人家的食堂"之称的华中大,坐拥36个食堂,各大食堂囊括了鄂菜、川菜、湘菜、浙菜等多种菜系,层出不穷的佳肴让人尝尽美味。

校园占地7000余亩是什么概念?那大概是用地铁做"校车"才可以。武汉地铁2号线南延线在华中科技大学周围增设四个站点:珞雄路站、华中科技大学站、光谷大道站、佳园路站,大大便利了各位同学们出行,另外2号线上的青年路站距离我校的同济校区很近,因而不少华中大学子戏称地铁2号线就是学校新开的"校车路线",而地铁便也成了"最牛校车"。

秋风渐起,硕果盈盈。在充盈着色彩的时节里,华中大捕捉每一处美丽的印记,为学子觅得寸寸欢喜。丰富多彩的喻家山下,美丽多姿的"1037号森林大学"中,愿你在华中大的每一天都比朋友圈还要精彩!


关注"华中科技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文章素材来源:软科、青塔、华中科技大学官微、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华中科技大学校友总会、华中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