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宋代诗人,为什么宁愿丢官也要反对“新铁钱会子”发行

在词横行的宋代,有一个既能作词又能写诗的文学大家,他就是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的杨万里。他除了是我们熟悉的文学大家外,还是一位德高望重官员,一名经济学家。

(青节励万世)

提起文学大家杨万里,眼前总会出现一幅幅美妙画卷:“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这是一幅春日里闲适画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是一幅初夏剪影;“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这是一幅初秋唯美瞬间;“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这是一幅充满童趣诗意盎然的稚子弄冰图。


经年流水,一年四季,在我们普通人眼里司空见惯的凡物,通过诗人的慧眼发现,再经过润笔调色,普通凡物竟幻化成一帧帧美轮美奂的画卷了。杨万里或许借鉴继承了王维诗的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者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曾经这样评价杨万里和陆游的诗的特点,讲:“放翁善写景,而诚斋善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诚斋则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飞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未逝,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

(一代诗宗)

杨万里酷爱读书作诗,一生作诗两万多,可惜只有4000多首诗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他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人称“诚斋体”。杨万里在文学方面造诣颇深,无数名篇流传下来,成为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令后人获益匪浅。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现江西省内)。在他27岁时,参加科举高中进士。


他为人刚直不阿,为官清正廉明。淳煕六年(1179年),他在广东任职时,发现几个州,城外都没有军营,将士们安营扎寨在城内。

(刚直不阿)

他感到那样不妥,于是写奏折请示皇上。征得皇上同意,就在乡间野外建造营房,规定士兵不准迁驻城内,免得骚扰城内百姓。老百姓们对他这种为民着想的做法交口称赞。


杨万里是学富五车多才之人,他不仅精通文学,在经济上也有研究。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制造使用纸币的国家。宋朝开国初期,四川地区老是叛乱。于是赵匡胤下令,四川地区不能使版用铜钱,只能使用铁钱。


由于铁钱太重,携带不方便,在这种情况下,四川人发明出了一种叫“交子”的纸币,就这样纸币诞生。“交子”是以铁币为储备的一种纸币,与“铁币”是一对一兑换。

(经济学家)

北宋灭亡后,南宋又发明了一种叫“会子”的纸币。它是一种以铜币为储备的纸币。当时,会子的发行也只限于东南地区。由于有区域不同,就算有人把东南地区的“会子”带到四川去,也没有办法使用,更没有办法兑换当地的铁钱。


光宗邵西元年(1190年),杨万里外调为江东转运副使,总领淮西江南军马钱粮。当时,宋朝廷要把原来在淮南地区行使的铁钱会子,推广行于江南军八州,称“新铁会子”。而“新铁会子”在很多地区无法与流通的铜币兑换。


这让杨万里难以接受。他对经济货币颇有研究。他曾经提出过褚子母理论,他是最早推广“子母相权”流通应用于南宋的人。他认为推行“新铁会子”有悖于“子母相权”,“子母相权”就是纸币与流通铜币能等同兑换。

(品行高洁,如兰似竹)

他不反对发行新货币,但反对发行不兑换纸币流通。他认为,如果朝廷强行发行新铁会子,会造成很多危害。假如地方政府以新铁钱会子上交国库,如果政府拒收,那么地方官员接收地方纳税人税款时也会拒收新铁钱会子,那么新铁钱会子还有什么用呢?


因此,他坚决反对,并且上奏痛斥推行“新铁会子”这一措施的错误和危害,并以“不奉诏”来抵抗,为此,得罪权臣,受到排挤。他不愿再陷于污浊中,最后辞官回老家吉水。

(洒脱人生,名垂青史)

事实证明,杨万里的反对是正确的。虽然,纸币的出现让交易更加便捷,促进了宋朝商业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南宋货币金融政策混乱,纸币种类繁多,弊端越发突出。随着纸币发行量不断增大,纸币信用丧失,不断贬值,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千疮百孔。


杨万里一生为人正直,操守坚正,品行高洁,如兰似竹,宁弃高官也不害民。他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抗争权贵,不惜牺牲自身利益,这种不慕名利不惧权贵的牺牲精神值得敬佩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