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杀妻男判死刑立即执行的概率——基于15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那些杀妻男判死刑立即执行的概率——基于15份裁判文书的分析

刘杨律师

一、话题的展开

今年三月份上海一优秀女教师结婚三月就被富二代老公杀害,紧接着7月份又爆发了轰动全国杀妻分尸案。惹得广大女性惊呼:不婚不育保平安。佛说,前世的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但是世俗的世界,婚姻掺杂着太多的东西,婚姻很多都是无奈的选择。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在其成名之作《犯罪人伦》,提出了“天生犯罪人”一说,他认为,有这样一种犯罪人,在生理、心理或者体质等方面具有一些天生就有的,与正常人不同的特质或者因素,这就决定这种人的犯罪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龙勃罗梭得出论据主要是通过对三千多名犯人的头盖骨的分析,是一种遗传决定犯罪理论。也有点像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的探讨,但是作为法律人来看,我们更看重经验,因为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本文主要通过在威科先行检索的15个公开的裁判文书,试图给广大的男性,特别是女性提供婚姻当中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以防自己遭遇杀身之祸。

二、15例杀妻案的启示

在今年7月份,江苏高院率先规定要建立类案强制检索报告制度,紧接着,最高法也出台了《关于统一法律适用加强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所谓类案就是指与待决案件在基本事实、争议焦点、法律适用问题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且已经人民法院裁判生效的案件。同时规定:公诉机关、案件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等提交指导性案例作为控(诉)辩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裁判文书说理中回应是否参照并说明理由;提交其他类案作为控(诉)辩理由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释明等方式予以回应。

最高法之所出台类案检索的指导意见,目的就在于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做到类案同案。对于相似的杀妻案,法院就不能突破类案的判罚。可见对于杀妻的类案,对于婚姻当中,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是有很大的参考意义。

以下15个公开的裁判文书,笔者主要是从行凶丈夫的文化程度、职业、有无前科劣迹、犯罪动机、裁判结果以及从重或从轻处罚的依据等方面分析,婚姻中的那些男人是潜在的危险分子,供广大的女性参考。

从这公开的15份杀妻案的裁判文书来看,行凶的丈夫文化水平不高,基本上是没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的工作要么是无业,要么就是产业工人,收入低,犯罪的动机其中怀疑妻子出轨的比例高达40%。男方赌博、吸毒、出轨、酗酒的也位列其中。

但是对于法院裁判的结果,这15个案例除了行凶者,杀妻杀母骗保,杀妻的同时抢劫杀人,也就是背负两条人命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判死刑立即执行,基本上都是判决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甚至例如广东高院作出的李某杀害妻女两人,也仅仅判处死缓,其中两例法院居然判处无期徒刑的。

三、恋爱、结婚期间的刑事风险法律防控

1.择偶要谨慎。恋爱当中,男方在没得到之前,都会百般的讨好女性,哄女性的开心,结婚之后,变脸的多了去了,所以,最好能调查一下男方的家事,父母的情况,是否是单亲家庭,男方的成长经历等。男方有没有不良嗜好,吃喝嫖赌,黄赌毒是否占一样,只有占一样的,立马PASS。现在人花钱基本上都是电子支付,微信支付宝把账单一拉,就能开到开房、买东西的记录。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收入可观的谨慎选择。

2.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发现男方黄赌毒,家暴,就收集证据,打电话报警,可以为后期的离婚固定证据,不要迁就自己,该离婚就离婚。

据统计,仅2019年,全国结婚登记人数有947.1万对,而离婚却有415.4万对,中国离婚率已经连续16年上涨,按照离结比计算,离婚率已经达到了43%。根据澎湃新闻今天的报道,73.4%的案件原告性别为女性。在所有离婚诉讼中,女性主动提出离婚的比率高达70%至80%。女性主动提出离婚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女性更加注重婚姻的质量,尊重内心感受,关注自己精神世界的需求,不委屈、不将就,也是女性经济收入提高的体现

四、结语

康德认为婚姻是一种契约,黑格尔则认为婚姻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具有法律意义、具有权利、具有伦理性的爱,爱的结果就是婚姻。先哲站在伦理哲学的高度,赋予了婚姻神圣的使命与责任,但是,婚姻有时也是一个人坟墓。在类案强制检索的背景下,从笔者检索的这15起杀妻案来看,如果仅仅是杀妻一人,司法机关很少判处行凶者死刑立即执行。值得欣慰的是上海杀妻藏尸的犯罪分子在2020年6月4日,被最高人民法院下达执行死刑的命令。这也许会给一些人一些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