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关注宁夏西夏王陵:守护遗产 共享未来-今日头条-手机光明网

宁夏银川西夏陵——了解消失的西夏王朝

西夏陵坐落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山东麓的洪积扇上,由9座帝王陵园、271座陪葬墓、占地5.7万平方米的北端建筑遗址、防洪工程遗址组成,陵区出土的文物近万件,包括建筑构件、残碑及其他各种器物,占地面积39平方公里。

西夏王朝(1038年—1227年)处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交界地带,长年维持复杂的多民族与政权交替征战及和平交流的状态,王朝统治者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各种手段维护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于中国西部内陆干旱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创建并维系了一个历经190年、领土面积最大时约达115万平方公里的政权,展现出多个族群在同一区域内文明与文化方面的交互影响与再创造过程。

西夏陵陵区位于贺兰山南部东麓的洪积扇上,呈西南—东北方向分布。在选址与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陵寝制度的深刻影响。帝陵规模不一,建制和布局均以由内城、月城和陵城或陵域三部分基本空间组成,建筑遗存包括内城的献殿、陵塔、墓道、墓室、神墙(含四角台)、门阙、中心台等要素。月城的城垣、城门、石象生等,陵城或陵域的城垣、碑亭、阙台、角台等。建筑风格受到唐宋、辽、金等周边地区的多方影响;建造技术以中国北方地区传统的黄土夯筑为主;建筑材料以土、木、砖、瓦、琉璃、石为主,其中以绿色琉璃瓦、花卉纹或兽面纹瓦当、各类脊饰以及雕龙望柱等建筑构件最具代表性。丰富的出土器物展现出这一地区农牧并重的产业特征。陵区出土的西夏文残碑展现出这一王朝杰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西夏陵作为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寝,属于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西夏时期考古遗存。它以完整留存至今的帝陵、陪葬墓、防洪设施遗迹以及陵区北端的大型建筑遗址,与雄伟的贺兰山及其东麓广袤的洪积扇戈壁滩景观,共同为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的存在提供了特殊的见证。这些遗存呈现的独特的空间布局、陵寝形制、陵墓造型、建造技术与出土文物,揭示出西夏王朝在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丧葬习俗以及诸多文化与技术方面的种种特征,为我们了解这一中国古代王朝提供了最直接的线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