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袭荆州杀关羽自毁长城,难道仅是私人恩怨?他还有更大的野心

汉中之战217年开始,219年5月结束,樊城之战219年7月开始−12月关羽身死。从时间上还有史书各种记载来看(关羽跟庞德对话就可以确定刘备8月份时尚在汉中),以古代交通,襄樊之战的消息从荆州到汉中要先入成都再由成都发往汉中,没个把月到不了。

以时间推算,刘备收到襄樊之战消息时,估计要到219年9月份,可能是9月底。两个多月要刘备整军从汉中奔赴荆州不大可能,而且关羽被围后各大交通要塞均被东吴占据,消息很难传出送达刘备处。

刘备并未对整体薄弱的荆州防线去调整,不是因为刘备看不懂,而是汉中之战后刘备过于膨胀了。首要任务是考虑选择合适的点称帝,以及称帝后的新老交替问题。汉中之战后张赵马黄都不被重用,否则及时派赵云辅助关羽,根本不会有吕蒙的偷袭和麋芳的致命投降;关羽由于镇守荆州多年才没有马上替换,所以关羽襄樊之战与其说是为了刘备还不如说是为了自己,无论胜负襄樊之战也都将是关羽的最后一战。

战役本来就充满着悲壮色彩,所以关羽在水淹七军后没有选择全身而退,就是想让这最后一战能完美到极致。所以无论成败,关羽都是英雄。孙权始终是鼠辈,比较有讽刺的是,孙权派陈绍去占领襄阳,想坐收关羽的成果,结果位置都没有坐稳,就被徐晃的突袭战打得溃败,襄阳自此以后一直被曹魏牢牢把控,孙权北方的直接威胁始终没有解除。

即使东吴不偷袭荆州,关羽北伐也不可能成功。历史上北伐成功,只有朱元璋成功过。朱元璋时期的南北力量对比和三国时期的南北力量对比就不一样,三国时期是北强而南弱,朱元璋时期是南强而北弱,划分点是衣冠南渡后一代人左右。拿朱元璋先统一南方,然后北伐江北的例子,去思考三国的情形是不对的。

1、元末时北方红巾军已经打了很多年,消耗了元廷的很多力量,对南方的这三个起义军集团,元廷的力量已经鞭长莫及,一个例子就是朱元璋占据南京后,元廷没有什么大的军事动作来攻击南京。2、元末时,南方是经济人口重地,北方多年混战,元廷苛捐杂税,已经民不聊生,经济实力远不如南方。南方虽然也有混战,但是三个起起事集团各自经营多年,经济实力是大大超过北方的。所以,朱元璋的策略是对的,但是到三国就完全有问题了。

三国时北方一统,即使有威胁那也不在中原核心区域,北方的经济和军事力量直接压迫南方。此外,三国时北方仍然是人口和经济重地。所以,趁曹魏和蜀汉在西北和襄阳对杀,向北攻击是最为有利的。此外就是考虑到蜀汉占据襄阳后攻击孙吴的问题:1、孙刘在背袭荆州之前是同盟关系,即使有龌龃但是表面并没有撕破脸。蜀汉政权的核心追求就是收复汉室,北击曹操,占有大义,并不想攻击孙吴。如果蜀汉不顾北方曹操曹魏而直接攻击孙吴,那么道德大义名分就不在了,蜀汉内部团结的信仰就有了问题,蜀汉不攻自破。所以,孙吴不应该担心蜀汉占据襄阳后就顺流直下攻击孙吴,而攻击同盟就是自毁长城。

2、蜀汉如果顺流直下攻击孙吴,孙吴自可联络曹魏夹击蜀汉,蜀汉以荆益二地对抗天下自取灭亡。3、最为核心的是,三国的三分天下,但是曹魏最强。最优的策略是慢慢互相较量和蚕食,而不是试图一口吞掉某一方,更何况是一口吞掉弱势的一方,彻底打破这种平衡结构。岂不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向弱者挥刀就只能迎来更强者的屠刀。

东吴背刺的这一招,不算什么妙招,单从利益角度来看,东吴认为崛起的季汉比魏国还危险,当时搞背刺这一招也是时机未到。如果他在关羽重创魏国之后再搞这一出,既借着季汉之手搞了魏国,也打压了季汉的实力,坐收渔利的就是东吴。可事实是,东吴的确是搞垮了季汉,但也救了魏国。后期孙刘铁定开战,魏国一边看戏,一边恢复自己的实力,坐收渔利的不就是魏国了吗?本来背刺这种招数就是剑走偏锋,再把握不好,那还不如不干呢。

看过三国时期地图,与魏的连接点,每长一点,都意味着要要多出一员大将和数千精兵(不算补给运输的民兵这个一般是3-5倍)的支出,战线过长就意味力量薄弱,而吴国能抢来的全是前线,抢来会大幅度增加损耗,但是蜀国如果拿到襄阳,则意味蜀国对北方的力量支出要多1/3,孙权就可以减少防备蜀国这方面的支出,投入其他方面,而如果荆州孙权拿了,这部分支出就要他出了,所以荆州(部分)留在蜀国手里,对吴国战略意义上更大。

关羽还是失败于性格问题,他看到汉中大捷也是着急发动战争自己搞点功劳。如果缓一年和刘备汉中同时出兵的话,结局肯定不一样。也是由于汉中大捷,刘备一时胜利冲昏头脑,觉得曹操搞不赢关羽,也没有提前帮他做好退路,也因为汉中大捷关羽想搞点成绩才江陵出兵打魏。东吴政权大部分都是世家大族把持,就连军队也是如此。

孙策周瑜死得早,孙权一直在平衡世家利益,所以东吴的所以决定都是为了世家利益,上下本就不是一条心,打合肥受挫就不再打了,攻荆州,就算是吴国亡了和这些人何关,只是换一个人辅佐罢了。孙权一直很想夺回荆州,关羽打曹操是孙权夺荆州最好的时机,以后可能都不会有这种机会了,孙权为什么不趁这机会也来捅曹操一刀,感觉是一是孙权对刘备的私怨,在荆州问题上咽不下这口气,其实孙权有更大野心,那就是割据长江而魏吴两国分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