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百姓事】店头鲁寺我的家

父 亲

图.文/赵冬菊

店头至黄陵,相隔24公里的距离,再见父亲竟快有小半年了。第一次在如此近的距离,如此久,未去看望父亲。清明祭拜母亲时,与父亲在山上匆匆一面。当时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叔叔去世了,父亲依然忙碌,也没能说几句话。只是下山时,内心五味杂陈。走了好远,回头再见父亲,瞬间泪奔。


父亲与母亲是一对患难且十分恩爱的夫妻。他们相互尊重,相互搀扶,从山东到陕西,一同走过了艰难而又困苦的岁月;他们始终相敬如宾,虽然年轻时的父母亲也会因为父亲打麻将,喝酒等小事逗嘴,但每每那时,在我的记忆中,父亲都会想尽办法逗母亲开心。父亲对母亲的耐心,直至母亲生病后,依然如此。

2008年母亲离世后,我最担心、最放不下的便是那看似坚强的父亲。父亲对母亲的爱以及对母亲的思念平时从不表露。最初的日子里,最怕与父亲独处,最怕过节,因为这些日子里,父亲仍然万分悲伤。如今即使已过十年,父亲仍然无法放下,10年间,父亲仅去看过母亲两次。10年了,父亲仍然无法面对母亲。看似坚强而快乐的父亲,还是会经常偷偷的流泪。

父亲这一生,是艰辛的一生,养育了五个儿女。孩子的成长,除吃穿用外,读书费用是一笔最大的开支。这五个儿女使父亲由一个年轻的帅小伙,在艰难岁月的磨砺下,腰身逐渐变的弯曲。我时常觉得父亲就是家对面的那一座山,父亲的脊梁就是那山的脊梁。从山东到陕西,39年过去了,山依然挺拔,父亲的脊梁却弯了;39年过去了,路宽阔平坦了,父亲的步子却不再雷厉风行;39年过去了,儿女们已成人了,但父亲,却老了。

出生在50年代的父亲,忙碌了一辈子,即使现在有了享福的条件,有着五个孝顺的孩子,但依然忙碌的停不下来。也许是因为很久不见父亲的原因,最近愈发的思念父亲。我不停的给父亲打电话,终于在父亲依然忙碌的周六,去了父亲家,见到了阔别已久的父亲。孩子们突然的到来,让即使忙碌的父亲开心不已。我们同父亲一起聊天、做饭,吃着父亲亲手做的鱼,又感觉到了小时候的味道。父亲的脊梁弯了,但在儿女们的内心,形象依然高大,无人可以替代。

最使我们欣慰的是,父亲深爱着母亲,但在儿女们的劝说与撮合下,有了现在的老伴。阿姨为人和善,与父亲性格极其相似,父亲不再孤单,若干年后,回头再看,我想这是儿女们为父亲这一生做出的一个最正确的决定。

父亲,愿您永远健康,幸福!

作者简介

赵冬菊:自由职业。喜爱读书、行走于各地,常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美好与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