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子莫如袁公路——千言万语话袁术

三国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这个乱世造就了无数的英雄豪杰,衍生出众多的英雄故事,在这些沉沉浮浮的历史人物中,有一个人的兴亡给了后人诸多警示,这就是三国早期那个不可一世的袁术。

袁术,字公路,出身豪门,家世显赫,和冀州牧袁绍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论说,袁绍这样的家族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是风貌麟角的,关于袁家有个说法叫“四世三公”。我们来做个对比,清朝海宁查家有“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之说,查家这样的家族已经是气派非凡了,但是和袁家的“四世三公”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为什么会有“四世三公”这一说呢?袁术的高祖袁安,是东汉的司徒,袁安的二儿子袁敝官至司空,袁安的孙子袁汤官至太尉,袁汤的三子、四子都位列三公,所以从袁安开始四世官居三公,所以人们称其为“四世三公”。

有“四世三公”这样的背景,袁家的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刚开始时,袁绍和袁术是群雄中最有实力的两个集团,妥妥的官二代,以他们的实力以及在他们家族在当时的影响力,照理说理应能够建立一番功业,匡扶汉室几乎是没什么悬念,甚至兄弟二人联手一统华夏都是有可能的。但是,他们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两人均身败名裂。

袁术早年间的仕途一帆风顺,仗着他老爹袁逢在朝中的司空之位,年纪轻轻就已经开始做官,而且在很多职位上有过历练。董卓进京后,独揽大权,为了拉拢袁家,任命袁术为后将军,此时的袁术还算是头脑清醒,看清了董卓的狼子野心,和他哥哥袁绍一样,跑到了洛阳和群雄一起联合讨伐董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袁术成功的拉拢了猛将孙坚。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英勇善战,鲜逢敌手。孙坚起兵后,帮助袁术占据了南阳郡,根据《后汉书》的记载,南阳郡共三十七城,五十万户,实为东汉第一大郡,而且南阳郡是荆州的北部,占据南阳郡,袁术把大半个荆州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还有一点,南阳郡附近的汝南,也是拥有三十七城,拥有四世万户,规模仅次于南阳,而且汝南还是袁氏一族的乡里所在,这给袁术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孙坚出兵北上不久,当时的荆州刺史刘表就上书奏请让袁术领南阳太守,而且袁术也趁机上书,奏请让孙坚做豫州刺史。此时的袁术,可谓是风光无限了,乱世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机遇,他已经坐拥荆州、豫州,还有孙坚这样的猛将。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实力,孙坚在袁术的支持下一路杀进洛阳城,逼走董卓。

随着袁术实力的增强,他的野心也慢慢变大。袁书的哥哥袁绍,对董卓恨之入骨,不打算承认董卓立的汉献帝,打算自己另立新君,想和弟弟袁术搞个合作,但是此时的袁术浪子野心逐渐暴露,打算自己做皇帝,找借口不和袁绍合作。这哥俩本来就关系不咋地,这样以来更是势如水火。

上文中提到,袁术上表奏请让孙坚做豫州刺史,但袁绍对这个任命不承认,还自己另任命了一个刺史。但袁绍任命的这个人叫周喁,这个人根本不是孙坚的对手,被孙坚三下五除二赶跑了。就在孙坚和周喁打架 的时候,袁术也没闲着,正在向扬州一代发展势力,袁术还把九江太守周昂给揍了,这个周昂是周喁的哥哥,周喁被孙坚赶跑后,跑到他哥那边帮忙打袁术,又被袁术狠狠揍了一顿,大败而回。袁氏兄弟的这场较量,袁术暂时胜出。

但是袁绍也不是省油的灯,他针对袁术展开一系列的行动,口诛笔伐,让袁术成为众矢之的。而此时的袁术还在沾沾自喜,他已经占据了豫州、扬州、荆州一部等等区域,俨然成为南方最大的霸主,所以他开始忘乎所以,摆出一副群雄之首的臭架子,到处惹是生非,煽风点火,制造各种事端,不但同自己的哥哥袁绍反目成仇,还和附近的刘表闹翻了。这种四面树敌的做法,给袁术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而且,在占据了这些富庶的、有利的地盘后,袁术充分展示了纨绔子弟的不学无术和眼高手低。在南阳,袁术没有让南阳发挥出它的优势,反而是过度征敛、挥霍无度,搞得南阳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刘表对荆州的混乱状况非常不满,所以在荆州的一些官员的支持下开始进行改革,愣是在袁术的后方搞出了一块“根据地”,这块“根据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这让袁术非常不爽。袁术是容不下这块根据地存在的,而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很简单粗暴:打过去,消灭它。

但是这一次,命运之神没有再眷顾袁术,更没有眷顾孙坚。刚开始,孙坚的军队包围了襄阳,面对猛将孙坚,刘表集团显得势单力薄,战局对刘表极为不利。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孙坚却在一场战斗中死于乱箭,刘表奋起反击,终于起死回生。

袁术失去了孙坚,也就失去了最有力的武力保障。在刘表、袁绍、曹操这帮牛人的夹击之下——千万不要认为刘表是个无能之辈,袁术一路败北,跑到了扬州一代,图谋东山再起。在扬州,袁术仍然没能将扬州治理好,反而把扬州搞得乌烟瘴气,而且此时的袁术竟然皇帝梦越做越深。在李傕、郭汜挟持汉献帝时,袁术召集手下,竟然恬不知耻的提出了称帝的想法。袁术的这个提议不但没有得到响应,反倒是招来手下的反对。自己内部人不支持,袁术又写信给孙坚的儿子孙策,此时的孙策已经脱离了袁术——主要是因为孙策受够了袁术的反复无常和言而无信。孙策在这时正在开创江东基业,已经凭一己之力威震江东,根本不吃袁术这一套,对袁术的狼子野心一通乱骂,袁术为此气的生了一场大病。

在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后,袁术决定孤注一掷,他再也忍耐不住了,不顾手下人的反对,在寿春登基称帝。但此时的袁术已经不复当年的风采,地盘仅仅两个郡,几乎没什么本钱。而袁术本人又骄奢淫逸,把他管辖的地区糟蹋的破败不堪。就在他登基的这一年,时值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有人吃人的现象,即便是袁术的军队也饥不果腹、饥寒交迫。而袁术却在花天酒地,和数百嫔妃骄奢淫逸,结果“资实空尽,不能自立”。

对于袁术来讲,最糟糕的是他称帝所招来的围攻。袁术称帝后,马上遭到了曹操、刘备、吕布等的围攻,不断损兵折将,仅有的一点地盘也不断被蚕食。称帝两年后,袁术烧掉自己的“皇宫”,带着一帮随从打算投靠部下陈简、雷薄,但这二人唯恐惹祸上身,不敢接纳。袁术走投无路,只好厚着脸皮去求早已经反目成仇的哥哥袁绍,袁绍倒还没有非常绝情,派自己的长子袁谭前去青州迎接。谁料,在前往青州的途中,袁术遭到了曹操、刘备的围堵,袁术只能掉头往寿春逃亡,最终在距离寿春不到百里的江亭,袁术终于一病不起,在这里终结了一生。

曹孟德有诗云:生子当如孙仲谋。此时看到袁术这样的下场不禁感慨:生子莫如袁公路!袁术其实并没有安邦定国之才,更无称霸天下的大略,他所依仗的只是“四世三公”的影响力,他的这种结局我只能说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