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实施细则在这,看看你能领取吗?

为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我市出台《龙岩市一次性创业补贴使用管理实施细则》。

相比以往的政策以下有这几个方面调整:

一是享受政策范围对象群体扩大,将近3年内返乡创业农民纳入了政策扶持范围;

二是可申请补贴企业类型扩大,只要创办了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网店,符合条件的均可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三是补贴标准有所不同。将原来一档补贴调整为两档次,申请人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网店并符合条件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人所创办企业带动就业人数5人及以上的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细则具体内容~


龙岩市一次性创业补贴

发放实施细则


01

补助对象


以下三类创业人员,

可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


1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实现自主创业的毕业5年内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含技工院校毕业生,香港、澳门、台湾高校毕业生及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回国毕业生)。


2就业困难人员


近3年内实现自主创业的就业困难人员。


3返乡农民工


离开户籍所在地县(市、区)外出务工或经商,近3年内返回户籍所在地县(市、区),且在劳动年龄段的农民。


02

补助基本条件


申领一次性创业补贴,须同时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首次在福建省行政区域内使用本人身份信息注册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网店等并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所创办企业(实体、网店)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运营6个月以上(含6个月,下同)且当前仍在正常运营。

(二)每位创业人员只能享受一次补助,每份营业执照只能申请一次补助。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网店兼职经营人员,不能享受一次性创业补贴: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办理了就业登记的;用人单位正在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


03

补助标准


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分为两个档次,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申请人可选择其中一项进行申领,不得重复享受。

(一)申请人及所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合作社、网店等符合上述条件,且申请人在创办企业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二)申请人及所创办企业符合上述条件,且创业带动就业人数5人及以上的(含创业者本人,以企业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准),给予10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此前创业者租用经营场所,已获得每年3000元标准,最高期限2年的创业资助,或已获得6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创业扶持补贴的,不得重复再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04

申请材料


1.《龙岩市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表》(附件1);

2.申请人身份证原件;

大中专(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毕业证书原件,返乡创业农民提供返乡人员情况材料(附件2);

3.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副本原件;网店需提供网址以及网店实名认证信息、交易记录的截图照片;

4.创业带动就业5人以上的经济实体或网上商场还需提供《创业带动就业人员花名册》(附件3)。


05

受理程序


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负责对申请人上报的材料进行初审。就业困难人员身份信息和申请人以及创业带动就业人员缴交社会保险费信息由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会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甄别比对;申请人创办企业相关信息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复核,并对申请人创办的企业经营情况进行实地勘验。经办机构将申请人身份和参保信息甄别比对和实地勘验照片打印(复印)作为档案资料存档备查。

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应先在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人力资源市场网站进行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的,由人社部门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申请人创办的企业账户。


06

附则


就业困难人员指具有我市户籍(居住证),在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有就业要求,并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以下人员:

(1)男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以上的大龄城镇居民;

(2)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城镇居民;

(3)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4)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人员;

(5)已参加失业保险并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农村进城务工劳动者;

(6)城市规划区内,经政府依法征收农村集体耕地后,人均剩余耕地面积低于所在县(市、区)农业人员人均耕地面积30%,且在征地时享有农村集体耕地承包权的在册农业人口;

(7)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二女户中,男满40周岁以上、女满30周岁以上人员;

(8)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农村居民;

(9)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10)在我市各级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创业实名制登记后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



服务发展、服务人才、服务民生


来源:龙岩人社

编辑 │ 王雁平

校对 │谢晋芳 就业促进和失业保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