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油翁》最后一段话被删掉,其中有何深意?专家:学生不能看

历史圈(4)

熟能生巧这个成语,现在常被形容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做一件事,就会找到窍门儿,将这件事情变得简单起来。而熟能生巧这个成语则是出自于《镜花缘》,在文中是这样记载的:“唐敖道:'九公不必谈了。俗话说的熟能生巧。’”


▲《镜花缘》图书封面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熟能生巧”的印象是来自于中学课本上的卖油翁的故事。《卖油翁》,乃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寓言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卖油翁,以其精妙的酌油技术折服了骄傲自大的射手的故事。但奇怪的是,现在我们教科书上所看到的卖油翁其实是不完整的——缺少最后一句话。这是为什么呢?

▲欧阳修画像

01

宋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陈尧咨,这个人的射箭技术非常高超,也因此十分骄傲自满。有一天,他又在表演自己精妙卓绝的箭术,旁边的一个卖油的老头却神情淡然,只在他射十箭中了八九箭的时候,才微微点头。陈尧咨见他态度如此云淡风轻,颇为不满。老头便看了一眼陈尧咨,然后说出的话让大家大吃一惊,因为卖油的老头说,不过是熟悉了罢了,有什么了不起。于是他也现场进行了表演,他的道具很简单,一把勺子,一个葫芦,一枚铜钱。而他做的事情却不简单,他将油通过钱孔正中倒进了葫芦里,钱孔却丝毫不沾半点油星。做完这一切之后,老头告诉陈尧咨,任何事情都一样,熟能生巧罢了。

▲《卖油翁》插画

整个故事看起来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我们现在教科书中每个关于《卖油翁》的版本都会将最后一段话删去,很多人认为这可能是出版社有意为之,因为出版社对卖油翁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偏见。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卖油翁的这个故事的最后一段话讲的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其实有着非常深的寓意。


02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包含了两个历史典故:其一是庖丁解牛,其二则是轮扁斫论。

庖丁解牛的故事和卖油翁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主要讲的是有一位姓丁的厨师,宰牛的技术非常纯熟,并且还能暗合音律,于是梁惠王让他向自己展示一番整个解牛的过程,其过程果然精妙绝伦、赏心悦目,令梁惠王都忍不住的感叹:“善哉!技盖至此乎?”但是厨师却十分谦虚,认为自己不过是因为宰了19年的牛,对牛身上的每个身体结构都了如指掌,所以下起手来也就游刃有余。

▲庖丁解牛画像

而“轮扁斫论”讲的则是木匠和齐桓公之间的故事:齐桓公读圣人书籍的时候,木匠轮扁告诉齐桓公,这不过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罢了,齐桓公闻言勃然大怒,但是木匠仍然坚持己见,并向齐桓公解释了缘由。原来木匠的儿子子承父业,也做了木匠,但是当老木匠想要将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告诉儿子,让他少走一些弯路,尽快提高木匠手艺的时候,儿子总是无法领会他的意思。

所以他认为自己多年的经验和技艺,和领会到的自然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儿子来说,他光从字面上根本无法理解我的教导。以己推人,所以他认为齐桓公读的这些书,倘若只是沉迷于圣人的书面文字,却不了解圣人的言外之意,那么齐桓公所读的书,便只是一些古代圣人们留下来的糟粕罢了

▲庄子画像

03

两个典故都是出自庄子,其中深重寓意都值得我们思考。庖丁解牛告诉我们成事贵在坚持,经验贵在积累,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的雕琢。轮扁斫论则告诉我们,只靠死脑筋学习是无意义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一样的,所谓的经验之谈,对于未涉世事的人来说如同糟粕之谈。

就像之前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读过那么多大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所以,坚持虽有用,也要有方向。所谓的经验之谈,倘若不自己去亲身经历一遭,那么经验之谈,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于是,在现在的人看来,将最后这句话放进教科书中,可能会让年幼的孩子们产生一些类似读书无用论的误解,所以才将其删减。

结语

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迷茫期,在学习别人经验的时候,倘若不生出自己的见解,便容易被别人的步伐牵引着走。但其实在现实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最不应该的就是轻言放弃,只要坚守方向,挖掘自我,相信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参考资料:《卖油翁》《镜花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