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羔羊痢疾之——大肠杆菌病

羊大肠杆菌病其病原是为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特征是严重腹泻及败血症,死亡率高。主要危害6日龄及6周龄的羔羊,有的地方3-8月龄的羊也发生。冬春季节舍饲时长发生,放牧季节少发生。由于病羊常排出白色稀粪,故又称“羔羊白痢”。


主要症状:

1,败血型

多发生于2-6周龄羔羊,病初体温升高达41.5-42°C。精神沉郁,结膜潮红充血,呼吸浅表,脉搏快而弱,四肢僵硬,迈步失调,头偏向后仰,一肢或数肢做划水动作,口吐白沫,鼻流粘液,关节痛,最后昏迷。多数4-12小时内死亡。

2,肠炎型

多发生于7日龄内的新生羔羊,体温高达40.5-41°C。继而腹泻,体温下降。粪便呈半液体,由黄变灰以后粪便呈液体状含气泡,有时混有血液和粘液,病羊腹痛弓背,卧地不起,经24-36小时死亡。

预防措施

一是被污染的羊舍、场地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二是对死尸、粪便等彻底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三是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最好用本场或本地菌苗。

四是使用有益菌添加剂。

治疗方法

1,土霉素

2,庆大霉素

3,氨苄青霉素

4,杨树花口服液或双黄连口服液

5,佳痢和恶毒痢绝分别肌注。

上述药物用量用法按说明进行使用。

注意:羔羊3月龄以上土霉素不宜口服。

来源:畜牧师—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