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俞敏洪轻松演讲的背后,都有着方法论和刻意练习的支撑

演讲不再是站在舞台的专利,这是一个人人皆表达的时代。

如果你:

◎开会轮到发言,就会提前两腿发颤,手心出汗,心跳加速,面红耳赤;

◎和客户说话时,脑海经常出现空白,往往前言不搭后语,频频使用“恩”“啊”“这个这个”等过渡性词条,让人不知所云;

◎得知自己只有1分钟时间展示10分钟才能陈述完的内容,你需要重新整理你的思路;

◎和领导沟通缺乏足够的勇气和智慧,领导一问问题就慌,不知如何对付;

◎需要在短时间内对实习生进行工作指导,事先整理好自己的想法;

那么,你需成为一个“即兴演讲者”,在短时间内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个人的即时表达能力,能够看出一个人的思维敏捷程度和说话水平。

央视财经频道《明星团队》曾请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的四位知名人物,俞敏洪、周成刚、王刚、陈向东做了一期节目。

其中一个环节是让这四个人“抽奖”,不管摸到什么都要进行一场即兴演讲,而演讲的内容必须与新东方集团的创立和发展有关。

轮到俞敏洪时,他抽到了一个鸡毛掸子。随后他以这为切入点,讲述了自己当年创立新东方的心路历程,将鸡毛掸子说成决定人生转折的一种选择,赢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俞敏洪即兴演讲:

有时候,我们的生活需要一把鸡毛掸子。因为当我们的窗户上有灰尘的时候,你看外面的世界会非常模糊,就像当初我在北大时,觉得北大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

当然今天我也认为北大不错,依然是我心中向往的圣地。但如果当初我没有下定决心,用我自己生命的鸡毛掸子,把北大在我眼前的这扇窗户给抹干净,然后看到外面的世界有可能还有我的天地的话,我就不会走出北大。

1993年,我举起了手中的鸡毛掸子把窗户擦干净了,我走出了北大,就有了新东方。

精彩的即兴表达,不但能够为你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还能让你展示自己的专业能力。

俞敏洪巧妙地隐藏了自己内心的紧张情绪,考虑了节目组和观众的立场,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才会有强大的影响力。

有人说,即兴表达能力强的人,都是天赋异禀的佼佼者,其实是他们经过大量的练习,掌握了成熟的演讲技巧与思路。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重视即兴演讲的能力。

这是一个人人需要演讲的时代,演讲不再限于正式场合,随时随地、简短便捷,只要有即兴交流的需要,就可以称之为即兴演讲。

这个世界上,往前走的脚步声只有自己能听见。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是美国第16任总统,杰出的演说家,雄辩家。他以辉煌的业绩、伟大的人格和卓越的口才,赢得美国人民的崇敬和热爱。

他青年的时候口吃,为了训练口才,他读书喜欢读出声,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法庭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批驳谬误,如何做手势,回来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

在没人的田野里,他把树桩及成片的庄稼当作听众,对它们大声演讲,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还经常练习发音,练习遣词造句,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口齿伶俐,声音优美的演说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林肯在即兴演说上不断地刻意练习,成就了他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演讲只有三分钟,却是美国文学中最漂亮、最富有诗意的文章之一。这篇演讲被认为是英语演讲中的最高典范,其演讲手稿被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其演说词被铸成金文,长存于牛津大学。

林肯通过孜孜不倦的练习,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讲家。他深谙即兴发表意见和建议的重要性,曾对年轻的律师说:“应该多多练习即兴演讲,培养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即兴演讲是律师获得大众理解之道。”

演员兼教练德尔·克洛斯有一句知名的接纳恐惧的话:我们应该从恐惧中受益,从中汲取能量,而不是躲避它们。

我们每个人都有即兴时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把握住这样的关键时刻。

市面上关于演讲技巧的书,多是在总结“成功演讲者”的技巧,却忽略了“即兴演讲者”的挣扎。

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即兴演讲者呢?

在《乔布斯的魔力演讲》一书中,卡迈恩·加洛指出:“大量的练习让乔布斯可以在讲话时基本不用草稿。他在展示产品时,小心地遮住笔记,不让观众看见,但他从不会逐字逐句地念出来。”

所以,充分的准备是做好即兴演讲的最基本前提。同时还需要掌握多种场合的即兴演讲脚本,并运用不同的技巧来应对各种即兴时刻

不管是作为领导者需要讲话,亦或是会议发言、面试交流、电梯对话,甚至是社交敬酒、问答等,都一套行之有效的脚本。

通过刻意练习,就能抓住每一个沟通瞬间,掌控人生的关键时刻。

樊登读书会创始人樊登认为:每一个看似轻松的演讲者,背后都有着方法论和刻意练习的支撑。

即兴演讲不是张口就来的,是可以设计的,在即兴时刻控制好内心的恐惧,做好准备以自然应对。

说话改变命运,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即兴演讲的奥秘,解决事关生存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