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惠镇“清廉村社”为基层治理提供“廉动力”

一副副清廉对联、一条条村训家规、一处处廉政长廊……如今,清廉之风在丰惠劲吹,“廉”文化的元素巧妙地融合于美丽乡村之中。自开展“清廉村社”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以来,丰惠镇坚持“常态化、特色化、全覆盖、求实效”原则,从微处着手、实处着力,让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的浓厚氛围沁人心脾,为乡村振兴注入“清廉活力”。

“阳光村务”绘乡村“清白底色”

“清廉村社”建设的核心在于规范权力。夹塘村通过健全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加强监督形成多维制约,设计清廉标准严格权力运用,明确村级决策、财务管理、招投标管理、集体资产资源处置等事项清单、工作流程及廉政风险点,培育清廉文化营造清廉氛围,切实将“小微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翻开夹塘村“清廉村社”创建工作台账,村“两委”成员签订的廉洁从政承诺书、“五不”承诺书、村干部廉洁档案等资料归类有序。而更醒目的是一叠叠厚厚的经济合同汇总和村级工程项目档案。房屋租赁、茶叶山承包、荒山承包、毛竹园承包、鱼塘承包……无论是660元,还是7万元,每一笔村级资产都被详细登记。

“‘阳光村务’不仅给村干部套上了‘紧箍咒’,也为群众晒出了‘明白账’。”夹塘村党总支书记姚伟明表示,村务公开不是摆样子的“面子工程”,既要保障真实全面,“有的看”;又要吸引广大村民关注和参与村务监督,“有人看”;还要保证公开内容务实新颖,“真好看”。从拟定方案、编制文件、发布公告、实施竞拍、签订合同,到公示结果,全部资料都存档留底、及时公开,真正实现了全程记录、全程监督、全员监督,把权力晾晒在阳光下。

村里小渣湖旁有一处37亩的低洼田,在河道综合治理期间,用于淤泥堆放。工程结束后,村委从农户手中流转过来,对其综合改良、提高土壤肥力,再进行对外承包,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了十几万元。这笔资金又被用于村公益事业建设。“要让群众明白钱是怎么挣的,又是怎么花的。”姚伟明说,村里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低保户补助名册有无变动、村道建设是否符合标准、日常事务如何开展进行……桩桩件件,大家都一清二楚,切实维护了村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民心工程”为廉政“加钢淬火”

“空心房”曾是谢桥村的一块“伤疤”,既影响村容村貌、存在安全隐患,又浪费土地资源、阻碍村庄建设发展。如何提高村庄“颜值”、盘活闲置宅基地?谢桥村在“清廉村社”建设的同时,深入开展整治“空心房”行动,将这项“民心工程”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廉政工程”和“精品工程”,一时成为当地百姓的佳话。

该项目整治涉及到谢家新村、叶家新村、余巷等自然村,包括绿化调整、墙体粉刷、路面硬化等多个小类别。随着项目启动,谢桥村同步召开廉政工作会,签订廉洁承诺书,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强化风险防控,并要求施工、评审、监理单位在签订合同的同时,签署“廉洁条款”,筑牢工程建设“廉洁防线”。

“这即是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也是我们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题中之意。”谢桥村党总支书记叶泽军介绍,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对“空心房”摸底丈量、复核计算,详细摸清“空心房”的户主、地块、权属、面积、家庭状况等信息,逐栋建册归档,建立“空心房”台账,分类处置,科学规划并制定拆除措施,耐心解答与服务,让村民看到“空心房”改造的决心和干部为民办事的诚心,使群众变“要我拆”为“我要拆”,确保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动。

针对招标投标、资金运用、预算决算、工程验收等关键环节,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发挥好群众监督作用,使“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制度优势得到有效发挥。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抓早抓小,督促立行立改,保障“空心房”整治这项民心工程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村干部真当好,办事也牢靠,不仅解决了我的建房问题,村子也更美了!”村民叶绍良说,村里不仅组织服务队,专门协调化解房屋拆除过程中的矛盾纠纷,为劳动力缺乏的家庭搬运物资、清运拆除垃圾,还兴建“公寓楼”,以免费租住的方式,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

目前,谢桥村已累计拆除“空心房”近90户,新安排建房17户,另有15户租住在“公寓楼”。而第三期“空心房”整治签约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已完成80%以上,预计将于今年5月份开始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