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黄金等价却更难得一见的斑铜

有句古话叫"斑铜黄金价",就是斑铜的价格和黄金的价格基本是相等的。而会泽的斑铜采用的是"生斑"的工艺,其材料珍贵难得,只有在山体滑坡或发生泥石流时才偶尔会出现点含铜量超过90%的天然铜,同时,打制一件生斑器物,至少要经过30来道。工序才能"出炉",即使是打造小猪这样很小的斑铜工艺品,也需要个把月时间,并且生斑材质较脆,又要经过锻打才能成型,所以废品率很高,锻打一个物件时稍有不慎,不仅前功尽弃,整块铜料也就此而废。由于材料的短缺、工艺技术较难,生斑的价格也较为昂贵。

一件好的斑铜作品,红色的底面上均匀地显出晶状斑纹,犹如万花筒中散落的碎花一样,阳光下晶亮的斑片折射出五光十色的世界,这些不规则碎斑中的微妙变化略带诡异,让人目眩神迷。

清乾隆年间是会泽斑铜工艺发展中的一个鼎盛时期,那时的斑铜器是达官显贵们把玩的物件,因为一件斑铜器的制作工序十分复杂,一般要历时几个月的锻打才能完成,有的工序需要反复多次,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其中有十几道工序全靠一锤锤敲打,烧一火、打一次,一件产品要烧几十火,打几万锤方能定型。所以即便是在当时生铜原料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斑铜器也十分珍贵。

大家常看电视剧,都知道乾隆喜欢得空就往江南跑,吃吃美食、玩玩美景、看看美女,心情好了还让身边的人做个诗填个词,然后"转发朋友圈"。而在乾隆三十年,乾隆南巡走到杭州,六岁的永琰(后来的嘉庆皇帝)作了一首《咏龙井》的小诗,其中有一句"泉雷忽疑雨,竹春不知秋",乾隆帝十分赞赏,高兴之下,就赏了个斑铜的"水漂炉"给小朋友玩。  

不要小看这只是一个香炉,工匠需凭经验从香炉腰部打出一道线来,这道线不光是增加美感,而且还是一条漂浮线,也叫"吃水线",完工后把炉置于水中,香炉会端端正正漂浮起来,而水刚好齐腰线,据说,打斑铜能打到这种水平,就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即使在今天,斑铜的工艺制作仍然复杂而严格,它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而成,人们把这种经过特殊工艺制作出来的铜器称为"金属宝石"完全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