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永嘉林坑村丨深山中的璞玉,清净耕读人家

林坑村位于永嘉县的北部黄南乡,楠溪江的源头,距永嘉县城上塘75公里,距仙居县城50公里,41省道从村口通过,林坑是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山地民居聚居处,约700余年的历史。全村以毛姓为主。村古、水美、山秀,有人誉之为湮没深山中的璞玉。


林坑村舍从一个石板桥的两侧向山依次搭建,屋瓦毗邻。浙南地区典型的以竹木作支撑结构的房子,白砖墙青黑色瓦。桥下涓涓细流,卵石裸露,有些浙江山水冬天时的萧瑟味道。老人妇女们没啥事,聊天、晒太阳外,最大的娱乐就是搓麻了。温式麻将一局太快了,动不动就拉稀胡。

村内古民居依山势起伏,错落有致,自然和谐,极具艺术价值,是画家、摄影家、作家从事创作的良好场所。全村除古民居外,境内有大肚岩、月光洞、三叠岩、双柱峰、三折瀑等丰富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环境相当优美。不但是旅游的好场所,而且是一块十分理想的艺术教育基地。2001年以来,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市级农家乐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县级十佳新农村”等荣誉称号。

黄南乡林坑村地处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张溪乡,南接岩坦镇、潘坑乡,西连溪下乡,北与仙居县接壤。41省道、诸永高速公路贯穿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约80公里,总面积15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总人口9018人,共有村民小组97个,农户2354户,耕地面积3948亩,山场面积23万亩,毛竹面积4.7万亩,林木蓄积量达3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1%,素有“竹乡”、“林乡”之称,1980年被定为省重点林业基地。

林坑村的黄南是革命老区,素有永嘉北大门之称。这里的居民勤劳朴实热情,过着男耕女织、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里的环境以“村古、竹秀、水清、瀑多、谷深”见长,有林坑古村等旅游景点,是个旅游、休闲、探险、摄影、考古的好去处。

明洪武年间,十九世祖继原公,喜欢狩猎,因追逐花麋鹿,陷于深山之中,发现此处景色奇丽,水草繁茂,气候宜人。于是在此安家,繁衍生息,至今四十五代,凡七百年。 六朝以来,中国文化史上几颗璀璨夺目的星辰——大文学家大书生王羲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等先后来永嘉担任郡守,这些地方长官为师重于为吏,“助人伦,成教化”作为他们施政的最高追求。

林坑村山民的祖先懂得美化自己的环境,与大自然相协调,充满着很高的文化品味,足见“教化”的渗透力。 如画的林坑古村落,尤如天工造物。苍翠的青山,满目的竹村、松柏与杂树,怀抱着这个小小的村落,像孩子在母亲的怀里一样亲热。山上两股清泉,蜿蜒曲折,在村前汇合,绕着村庄,流向它方。两座高低走向各不同的石拱桥,沟通两岸,无形中成为全村的中心,画龙点睛一样使整个村庄醒目有神。村舍是典型的浙南山区木结构房子,造型玲珑剔透,随山势起伏,无序却自然。


变化中有统一。长年浸润在水气中的黑瓦,显得特别浓黑,更使整个画面增加了一份凝重。经过大自然700多年的洗礼,这里的景观才如此深沉,如此美妙绝伦,也对先哲们“天人合一”高论作了最好的诠释。 林坑村的自然人文景观高度和谐统一,集中代表了浙南山区最典型、最完美、最丰富的山地居民形态。整个村落就是一座文化宝库,一所村落博物馆,是乡土文化保存与发展的舞台,对于研究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站在这些古朴的民居面前,尤如置身时光隧道回溯到700年前,感知祖先们繁衍生息的状貌和文化积淀,觅知他们的发展轨迹。虽然这些古老的民居早已退出现代建筑的文化视圈,但就是因为它们“老”,才更能引起现代人对乡土文化的追思。一个尊重本民族文化的民族,才是能够兴旺发达的民族。林坑村不但可以发展成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同时也是一处理想的艺术教育基地和美术、摄影、影视、建筑诸学科的生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