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如果做官,有可能是第二个陈世美,而有过之无不及

郑板桥,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扬州八怪”之一。他的诗书画在文学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是中国民间一位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郑板桥善画竹,可称天下第一人,可是他对待婚姻和感情,却不似他画出的竹子那般坚韧和刚正不阿。如果郑板桥在年青时做上了官,可能成为第二个陈世美,有过之而无不及。郑板桥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曾祖父都是文人,可到了他父亲这辈家道中落,已经非常贫寒。父亲郑之本以教书谋生,母亲在他三岁时去世,幼年郑板桥和叔叔与乳母生活在兴化老家。

所幸大人们都十分疼爱小板桥,他的童年虽然是在贫困中度过,却依然很快乐。尤其那位叫费氏的乳母,对郑板桥的呵护有加甚至超过对自己的亲儿,郑家无钱给她,她还是一如既往地照顾着小板桥。后来,郑板桥有诗云:“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渐恧久……

大约七岁那年,在父亲那里完成启蒙教育后,小板桥开始跟随当地的先生学习知识。江苏兴化是有名是水乡,长江从城边穿过,江面上商船穿梭往来,帆影点点,这使郑板桥从小就很向往外面的世界,读起书来也格外用功。有一次,先生令众弟子各言其志,拟一副对联。在其他同学还在苦思冥想时,小板桥已提笔挥毫,一副对联跃然纸上:其人如碧梧翠竹,其志在流水高山。先生看后赞不绝口,对小板桥这个志向高远的弟子更加重视起来。

小板桥长到十五岁左右时,父亲把他引荐给了扬州名儒陆震学习诗文。在陆先生培养下,郑板桥的诗词造诣突飞猛进,一些诗词作品渐渐在当地流传开来。后陆震将郑板桥推举给王国栋学习书法,又投徐渭门下学习绘画。这样一来,除诗文外,郑板桥不仅写得一手好字,还能画一手好画,这使得郑板桥的名气越来越大。

古人云:“学而优则仕。”这句话诱惑力和号召力,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影响是巨大的。郑板桥无一列外将它奉为圭臬,所以他在二十三岁迎娶了同乡徐氏后,不到两年时间,便告别了家人,赴真州教书同时准备应试。

三年过后,郑板桥考中了秀才,不过这只是向仕途之路迈出的第一步。可惜,也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离开了人世,郑板桥悲痛万分,但他不敢有丝毫怠慢。

此时他的家中已穷得叮当响,想想自己已快到而立之年,家中却还要靠举债度日,不由得潸然泪下。只有考取了“举人”,取得永久的功名,才能解决生计问题。于是,郑板桥横下一条心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
在清朝,要想取得功名,考取举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这又谈何容易呢。郑板桥做了十年的秀才,乡试三年一科,这一考又考了十年,而等待他的却是十年三落第,命运一次一次作弄着他。

这期间郑板桥已经到了扬州,开始了以卖画为业的生涯。当时在扬州的书画市场,他的画并不被人看好,所以也难卖出好价钱,不过郑板桥靠手中的画笔总算还请了债务,家人的生活也有了着落。就在郑板桥心中稍感欣慰时,家中传来噩耗,在一年时间里他的结发妻子徐氏与他唯一的儿子相继离开了人世。后来郑板桥在回忆这段生活,有诗写道:“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但是,现实的残酷和命运的多舛没有令他心灰意冷,他一直坚信自己的才华总有一天会有用武之地。郑板桥止住心中悲痛再一次走进了乡试考场。发榜的那一天,当郑板桥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为了这天他整整挣扎了十年,而那一年郑板桥已经四十岁。

中了举人之后,郑板桥的经济状况大为好转,这能让他能安下心来读书,接下来他要为进京参加会试做准备。三月的扬州草长莺飞,已然是一派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气象。一日,闲暇之余,郑板桥兴步登上了焦山,被眼前的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使他流连忘返,不知不觉走进了山林深处,直感到口渴难耐之时,这才停下脚步,叩开一户山野人家的柴门。也许是天赐良缘,或是命中注定,在这人迹罕至大山之中,郑板桥邂逅了饶五姑娘。

言谈之中,郑板桥得知姑娘从小喜欢诗文,而且是自己的铁杆粉丝。两人越谈越投机,临别前,郑板桥提诗一首赠与姑娘,姑娘则答应,在家静等郑板桥考中进士后嫁给他。

乾隆二年,郑板桥风尘仆仆赶往京城,由于备考功课做得扎实,郑板桥如愿以偿考中了进士。他兴高采烈地穿上进士冠服,大踏步地走在京城的大街上。这时,郑板桥的内心悄悄起了变化,他没有立即南下去迎娶已苦等他两年之久的饶五姑娘,在他看来,唯有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才是大丈夫,其他的都是风月花酒的俗事而已。

殿试后,到了皇上对他们授官的时候,霉运又一次找上郑板桥。轮到他时,皇上竟然没有授予他任何官职,原因是郑板桥年龄偏大且仪表欠佳,这样的结果令人郑板桥哭笑两难。是回家候任,还是留在京城以伺时机?恐怕这时候他早以将饶五姑娘抛在了脑后,心中只有仕途二字。于是,郑板桥决定在京城游说一番,找找熟人,拉拉关系,希望有人提携一把,让他谋个一官半职。

这次在北京逗留期间,他已不再是以前那个率真、耿直、清高的郑板桥,已经渐渐学会了圆滑、世俗、奉迎……求官之路上他上下奔走,左右腾挪,但最终结果依然是无功而返。

​四十六岁那年,郑板桥回到扬州迎娶了饶五姑娘。郑板桥虽然没有食言,但他心里的变化已使这段感情变得不再纯净。如果郑板桥在京城做了官,他还会回来吗?从这一点上来说,他真的还不及那个负心大佬陈世美,陈至少是在中了状元,攀上了驸马爷以后才变的心。两人相比,郑板桥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乾隆六年,年近五旬的郑板桥被召见入京后补官缺,被任命为山东范县县令,后改任潍县,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