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夸袁泉高级,却少有人挖掘她成名所揭示的秘密

最近各大艺术院系正在陆续进入艺考季,因为疫情影响,很多学校选择了通过让学生录制并上传视频的方式面试,这一重大改变也让很多考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

加之几乎每年艺考的人都在上涨。于是竞争越来越激烈,怀抱演员梦的孩子们便也更加焦灼。

很多孩子甚至还在高中阶段就会关心,报考的学校到时候会不会帮推荐剧组,上学期间老师会不会帮介绍经纪公司。

尤其当身边有同学或朋友已经开始获得一些演出机会,甚至被签到经纪公司后,这种同龄人带来的压力就会愈加加剧这种焦虑:如果我继续这样被动等待,会不会错过更多,甚至失去可能让我一举成名的机会?

有这种焦虑其实很常见,但如何应对这种焦虑,才是考验一个人的真正时刻。


2019年中戏艺考现场 摄影:中国日报记者 王壮飞

因为无论是谁,都没有办法拔起头发逃离此刻,所以我们所能做的,便是做好眼前,这一点无论对艺考的考生,还是对陷入日常焦虑的其他人,都一样。

未来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由每一个此时此刻积累而成,我们所能把握的,也只有此时此刻。所以与其站在此刻忧虑未来,不如

立刻就去拆分目标,去向着目标采取行动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空焦虑而没有准备好,就算机会现在降临,也只能擦身而过,所以要做好眼前,随时准备着抓取机会。而一旦把握住了,便有可能生出新的机会,自此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关于这一点,袁泉在中戏的成长之路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996年刚刚考入中戏的袁泉,虽然入学成绩很好,但一直比较自卑,因为总感觉身边优秀的人太多,所以“大一的天空都是灰色的”,常常一个人跑到学校附近的安定门桥上看下面的车来车往,甚至“自闭”到装病来逃过全班去圆明园的活动。其实这样的”大一综合征”很多入学新生都会经历,所以同班的章子怡也一度想退学,刘烨则选择在后海边跑步边哭。

但她可以在专业上寻找自信,老师留的作业都会认真去做,甚至会花一个月的时间去排练《玻璃动物园》,所以“有同学戏称,袁泉的专业课名列前茅,是当时的标准,谁要能够和袁泉搭档排演作业,就意味着能在期末汇报演出时有演出机会。”

大二上学期时,很多同学都得到了拍广告的机会,她却还没有什么机会。

但她的心态很好:“大不了我考研当老师呗,当你从专业上找到了信心,就不着急。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太幸运了,所以其实还没到那个点的时候,机会不会给你。到了那个点,当你真正需要出去实践机会的时候,机会就来了,而且不止一个,一下子全来了。

的确如此,大二汇报演出时,台下正坐着滕文骥导演的爱人翁路铭,翁女士对袁泉的印象比较深刻,所以当场就留了联系方式,而且很快滕文骥导演的《春天的狂想》(1999)真的就找上袁泉了。


电影《春天的狂想》截图

“定的时候其实是有点让我意外的,一起面试的还有电影学院的两个学生,和滕文骥导演在一起的还有冯小刚等好多人,我当时也没多想,有一搭无一搭地回答了到呀很多问题。结果快结束时滕文骥导演就跟我说,基本就定你了。”

“因为在《春天的狂想》剧组的良好口碑,在该戏的拍摄进行到一半时,彭小莲导演找到了袁泉,让她出演《上海纪事》(1999)的女主角。于是从《春天的狂想》剧组刚刚杀青的袁泉并没有返校,而是马不停蹄地拍摄了她人生中的第二部电影。”

彭小莲导演在接受我们采访时,对袁泉一直赞赏有加,所以后来《上海伦巴》也邀请了袁泉主演。


因为在两部影片中的出色表现,她同时获得了代表专业水准的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和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并最终凭借《春天的狂想》赢得了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此后则有了《蓝色爱情》(2000)、《美丽的大脚》(2002)等演出机会,并凭借《蓝色爱情》获得2001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凭借《美丽的大脚》获得

百花(大众投票)最佳女配角,以及金鸡(专家评审)最佳女配角提名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演员提名(政府奖), 两部电影还让她两度获得中国电影表演学会金凤凰奖

自此,从1998年大二到2002年刚毕业的前两年,她先后凭借四部影片,获得了大学生奖、大众奖、专家奖、表演学会奖和政府奖的全面认可,也从侧面证明,她既有观众认可,也有专业实力,而这就发生在她21岁到25岁之间。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很清醒,没有飘飘然,总是说这些奖励更像是对她这个新人的鼓励。

你可以说一部电影提名或获奖可能是运气,但如果一出道前4部作品部部都可以提名或得奖的话,那就绝非运气这么简单了。

这些奖项里,很多都是最佳女配角,也就是说,即便戏份可能不多,她也可以很好地发挥。也正是凭借着这种踏踏实实的精神,她开启了自己看似幸运的演员之路。


电影《蓝色爱情》截图


关于袁泉后面的路,大家可能会越来越熟悉,比如在话剧领域的成绩:

刚毕业的2001年主演了田沁鑫导演的《狂飙》(24岁);

2005-2008年年主演孟京辉导演的《琥珀》(28-31岁);

2006-2008年主演赖声川导演的《暗恋桃花源》(29-31岁);

2009年开始主演王晓鹰导演的《简爱》,目前已经演了10年。

《简爱》角色海报 来自袁泉微博

其中《琥珀》中,因为她所饰演的角色小优要在结尾唱《那件疯狂的小事叫爱情》,而被作词人姚谦先生“发现”其与世无争的安静气质,催生了后来几乎是量身打造的音乐专辑《孤独的花朵》(2007),以及后来的short stay系列:《short stay 台北》

(2008)、《short stay 冲绳》(2008)、《short stay 北京》(2009)。

孟京辉导演曾评价她:“袁泉是个很用心的演员,不管是否有她的戏份,只要有排练,她准会到场。没有她戏的时候,她会在剧场边的椅子上蜷着看别人演合作。”可能正是这份好印象,2012年又一起合作了《活着》。

话剧《活着》剧照

至于田沁鑫导演,更是对她赞赏有加,最早排《狂飙》的时候,田导总结排练时曾说:“你们知道所有的人里我对谁最满意吗?袁泉。她的声音在大舞台上是最好的,对感觉的把握和节奏的控制也是最好的!” 该戏的制作人李东也夸她“袁泉是最好的”。

到后来田导专门为她准备了《赵氏孤儿》(2003),导演甚至说别的角色可以找到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来演,但庄姬一定得袁泉来演。但后来因为袁泉在排练时锁骨受伤,最终与该戏失之交臂。

一直到2012年《青蛇》,她们再度合作,颇受欢迎。

袁泉、秦海璐主演话剧《青蛇》

在电影领域,虽然自2010年生女后,她大部分时间都给了家庭和话剧,但即便偶尔客串的一些电影,还是给导演和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比如和韩寒合作的《后会无期》(2014)时,韩寒就曾这样评价她:遇上一个好的演员就是希望有几万尺胶片永不停机。

又如和宁浩合作《心花路放》(2014)时,宁浩曾在某次采访中说她可以自由地控制两只眼睛流泪的速度和量,甚至开玩笑说可以让眼泪倒着流。

电影《大上海》

包括后来的《黄金时代》(2014)、《罗曼蒂克消亡史》(2016)、《中国机长》

(2019)等,虽然戏份都不算多,却都有其可圈可点之处。

自此,当她2017年因为《我的前半生》而“变红”时,我们便不足为奇了。一切更像是日常积累的必然结果,源自平时在每一部作品里扎扎实实的磨砺,就像她自己说的,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顺其自然。

也正是因为这种平和的踏实的态度,让她既没有中途放弃,也没有因为看似偶然的“变红”而翻车,而且她平时一向拿作品说话而非借话题炒作的态度也会让大家觉得实至名归。进而给了那些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一种鼓舞,让大家看到在时间面前,所有的功夫都不会白费。

演员(actor),在英文里可以解释为行动中的人,这也是演员最该具备的素质之一。所以与其焦虑有没有机会,或者羡慕别人的机会,不如行动起来,为迎接机会去做踏踏实实的准备,比如认真完成哪怕一个只有1分钟的片段。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个人,每一个明天都是今天的延续,与其忧虑明天,不如从现在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做起,然后坚持不懈。经过时间的积累,一定会有更好的机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