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帅的逆行者——观《烈火英雄》有感

张治强 - 烈火英雄 (伴奏).mp34:45

来自文庆玲

人们常说,消防员是“最帅的逆行者”。未进影院,我对消防员的认知只是从新闻里的数字和画面了解,很少能真正知道消防员的生活。直到看完《烈火英雄》,让我对守护城市的消防官兵产生了敬畏: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烈火英雄》改编自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故事的原型是2010年7月16日发生在大连新港油罐区火灾。熊熊燃烧的大火,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一条输油管线的爆炸,第一时间引燃了旁边十万立方米的油罐,瞬间火光冲天,烈火如同魔鬼一般蔓延开来,爆炸一触即发。灼热的火焰给人以最强烈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火海,这时我的感受是绝望与无力。

流淌火的不断蔓延,这是一个储量数十万吨的原油罐体,罐体遇热,原油爆炸膨胀,就在离着不远处,是十几个满载液体化学药品储罐,里面贮存着易燃易爆,剧毒且腐蚀性强的危险品,一旦爆炸,影片中描述到其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0颗原子弹,不仅毁坏的是一座城市,更可能危及海洋和周边国家,这是一场巨大的人财损失。消防员第一时间赶到火场,控制火势,但不断有意外发生,

但最要紧的,是要关闭油罐与油罐之间的阀门,阻止更多的原油泄露。但是因为大火断电,平时三分钟就能关闭的阀门此刻需要手动去关,这并不是简单的的扭动阀门,负责人说出实情:每转动80圈螺丝才能前进1扣,而1个阀门有100扣,要关闭一个阀门总共需要8000转。手动8000圈,在这随时都有可能爆炸的火场中无疑是一项艰难的任务。但在真实事件7·16中,这个数字是80万转。东山中队队长江立伟义无反顾,和自己的部下一起去手动关阀门,此时的马卫国组成了“敢死队”,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流淌火靠近化学储罐,为关闭阀门争取时间,到最后他们的水枪的水已经用完,远程供水补不上,队员们形成一堵“人墙”,用命去死守罐区,他们喊出口号的那一刻,我哭了,每个消防员都不是天生的英雄,但每一次他们都面对的是生死考验,而他们的信仰支撑着“敢死队”用生命去捍卫这座城市的百姓。

影片镜头多变,在展示扑灭大火场景的同时也展现了城市人民的各色情态,他们的神情变化和行为是随着危险的不断蔓延而变化的,人们遇到灾难的第一反应就是逃,越远越好:坐飞机、乘船、火车……但还有一些人他们选择留下来:医生护士在救源源不断从现场伤亡的人员,有好心人为了帮助他人选择留下来。人生百态是最容易在灾难之中体现出来的,这个,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多地驰援、海陆空同时灭火……经过将近15个小时的扑救,油库大火被基本扑灭,剩余的16个10万立方米和3个5万立方米的储罐没有造成任何损伤,没有群众的伤亡。

看罢影片,影院里的人都哭了,这哭的不仅是为勇往直前,英勇无畏的消防战士哭泣,也是为了这些战士平凡的一面流下眼泪,在家里,他们也许是顶天立地的父亲,也许还是刚离开父母不久的孩子、新婚燕尔的丈夫,只是他们选择了这份职业,身上就会肩负起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有灾难,他们便会义无反顾地冲向最前线,守护好这座城市,是他们最大的心愿。那些走出火场的战士,还要面对更严重的心理挑战——创伤后应激障碍,对他们而言,接受同伴或者被援助者的离开要比想象中难得多,有人会变得沉默不语、有人频繁流泪、灾难如梦魇般反复折磨,让他们短时间很难回归正常的生活。这就是消防战士,一个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

无论正在做什么,出警铃一响,“出发”就是消防员们的本能反应。除了救助,还有长年累月、不分寒暑的操练,24小时夜以继日的坚守。 危险来临之时,他们总是冲在最前线,在和平年代,他们是离牺牲最近的人。

他们是热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更是守卫家园、守护生命的英雄,愿每一次逆行远去,都能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