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长江大保护 江苏首个以长江江豚保护为主的监测站揭牌

龙虎网讯(记者 于倩)“水陆空”立体监测让市民不去江边就能实时观测江豚;沉浸式体验通过AR全息投影观赏江豚动画短片、了解江豚保护的“南京风采”;江豚书屋内长江生态保护主题的科普类读物让人倍涨知识,系列江豚文创以另一种方式定格微笑天使;江豚邮局内系列邮品将江豚元素传递至世界各地……10月30日,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正式揭牌启用,据悉这也是江苏首个以长江江豚保护为主的科研保护监测站、全国首个建在城市中心的江豚监测站。就此,南京市江豚文化交流、长江大保护工作又多了一张亮丽名片,市民也又多一个网红打卡地。

硬核!“水陆空”实时监控科学研判 不去江边也能实时观赏江豚

据悉,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由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与鼓楼滨江管委会合作建成。位于下关滨江岸线江边路,共205.2平方米。以白、蓝为基调的长江江豚监测站简洁大方,主题突出,小清新气息十足,成为岸线一道靓丽风景线。进入其中,长江江豚档案、南京野生动物图谱、“水陆空”全方位立体监测保护江豚、长江江豚保护的“南京风采”……一一展示。最吸引人的就是入口处墙面的一块显示屏。电子屏接入了江豚智能监测点的数据,屏幕上不时切换着各监测点的实时画面,江豚时而乘风戏水,时而江中游弋,萌趣十足。

据悉,2014年,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设立,目前已实现“水陆空”监测保护江豚。有中山码头监测点、鱼嘴公园监测点等6个固定人工观测点位,潜州监测点、江心洲监测点、大胜关桥监测点等5个水上监测点。此外,还可以通过水下声学实时在线监测系统,清晰捕捉江豚在附近水域的发声信号,更好地掌握江豚活动规律和水环境现状。“在这里,市民不去江边也能够实时观测江豚。”

酷炫!沉浸式体验带你享受不一样的江豚视听盛宴

在监测站的沉浸式江豚多媒体科普宣教展厅,四面皆“屏”,让人仿佛身临蓝色江底。江水、水草、礁石……各色大大小小的长江水生生物游弋,江豚也时而出没嬉戏,特别逼真。展厅通过AR全息投影向市民展示长江生态以及长江江豚与南京的渊源、鼓楼段的长江江豚、长江江豚的习性等内容。在这里,可以享受别样震撼的江豚视听盛宴。

此外,这里还向市民进行多维科普。其中可备一张长桌,既可用于授课,也可用于临时会议;凳子使用折叠椅,可折叠堆放,美观大方,节省空间。

文艺范!江豚书屋书香浓 江豚邮局、江豚文创富新意

“江上今年候不同,江豚冬日拜西风”“拜浪江豚往复还,客心仍与白鸥闲”“山僧遥指点,风信有江豚”……在江豚书屋,这样有关江豚的诗句跃然在墙上,充满了诗情画意。江豚、水生生物、长江生态保护主题的科普类读物一一陈列,不仅有适合儿童读的绘本,还有适合成年人读的史书等读物,书香气浓郁;在江豚邮局,将出版发行江豚主题邮票、邮戳、明信片,设立江豚主题邮筒,开展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在文创区,萌萌哒江豚玩偶、帆布包、富有江豚元素及写有英文Smile的纯手工陶瓷水杯……新意十足,“通过这些来发挥文化创意在长江江豚保护、长江大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后期积极开展相关文化交流活动,展现南京江豚保护风采。”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工作人员这样说。

趣味!图文、动画、互动……江豚科普更好玩

“在这边这只江豚,我们特意突出了它的牙齿,就是向大家科普,江豚的牙齿类似人的牙齿,是铲状的,不像海豚是锯齿形的。”在监测站的科普区,工作人员这样介绍。有图文有互动、有多媒体影音动画,在这里,多元化的形式向公众介绍了南京市在长江大保护、长江江豚保护的各项工作成果。“如何快速认出江豚?”“江豚喜欢在哪种环境下活动?”“小江豚生长到多大才会断奶?”……这些问题都可以在科普区找到答案。

从事长江江豚保护工作5年多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每次看到江豚,都特别激动,“以前做活动都是带着在江边讲解,尤其是冬天的时候,蛮冷的,而如今这个地方让科普更形象、生动。”这位工作人员表示,监测站临江而立,市民参观完毕,恰好可以顺着旋转扶梯去江边,运气好或许就能遇到江豚,“后期会定期开展各类科普活动和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宣传科普长江江豚、长江大保护等生态科普知识,传播正确价值观。”

最新科考结果显示,南京江豚保护区内稳定栖息的野生江豚数量在50头左右,这在整个长江干流流域江豚数量衰退的背景下难能可贵。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的启用必将在全省乃至全国树立长江江豚保护、长江大保护的标杆作用,成为对公众展示、展览南京长江江豚保护区工作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