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征战“太马”“跑马”的脚步不会停

受访者:宫双锁 出生年月:1949年11月 所在地:山西阳泉

原地弹跳、腿部拉伸、弓步压腿……9月8日5时30分,70岁的宫双锁穿上跑步鞋、运动服,完成跑前的热身活动后,直奔离住处约10公里外的赛场,开始征战他人生中的第十次“太马”。

宫双锁是山西阳泉人,2009年从工作岗位退休后,就开始了跑步锻炼身体。从一开始无规律地运动到有计划地锻炼,只要不是刮风下雨,夏日的4时30分、冬日的5时,宫双锁都会准时起床,目标25公里。每到周末,宫双锁还会将长跑距离增加到35公里,每个月还要进行一次40公里的马拉松训练。

受多年的习惯影响,跑步已经成为他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天比闹钟都准时,一到那个点儿,自己就醒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偷过懒。”宫双锁有点小自豪。

跑步需要毅力和体力,在开始的一两年,宫双锁遇到过很大的困难,但他还是克服了,“最开始长跑非常不适应,体能跟不上,跑不了多远,我也受到过伤病的困扰。但挺过那段日子后,我发现,跑步好处太多了,跑步可以让人健康,还能让人忘记烦恼。”如今,他非常享受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2010年,宫双锁报名参加了人生中第一个马拉松比赛——太原市第一届国际马拉松。宫双锁回忆,第一次参加马拉松,他曾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靠着不断地为自己打气加油才坚持到了最后。可是,累劲儿一过,他便又忍不住想参加马拉松比赛,想征服,想超越自己。于是,十年间,每一年的“太马”都有宫双锁的身影。他甚至还“跑”出国门,“跑”到雅典、清迈、莫斯科……如今已参加了115场全程马拉松。

宫双锁“跑马”最好的一次成绩是3小时50分,“现在年纪大了,身体机能也在下降。咱不为得什么名次,重在参与和坚持嘛,在关闭赛道前跑回来就行。”宫双锁笑着说。“跑马拉松以来,收获了太多珍贵的记忆。我们现在‘跑马’主要选择一些没有去过的城市,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要在当地逛逛,吃吃小吃。既能参加马拉松,又能顺便旅游,多好的一件事。”最重要的是,不论平日锻炼,还是挑战马拉松,宫双锁的身边始终有老伴儿的陪伴。两人可谓是双宿双飞,是夫妻也是跑友。宫双锁说,他想一直带着老伴儿一起跑,无论到哪里都是“两个人”。

除记忆外,“跑马”还为宫双锁带来了强健的体魄。他说:“把钱花在锻炼、旅游上,比‘赞助’医院强多了,我平时连个感冒都很少有。”

问他要跑到什么时候,宫双锁笑着答,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跑马”的脚步就不会停下来。他还希望同龄人能从电视机前、麻将桌旁走出来、跑起来、动起来,“运动可以让咱们拥有好身体,不给孩子添麻烦,还能丰富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