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学诗,不敢烦宝钗,为何敢烦史湘云和林黛玉?

《红楼梦》无数悲剧故事里,难得让人振奋的励志故事是香菱学诗。

薛蟠是个粗俗呆人,薛姨妈是势利实际之人,在这样的婆婆和丈夫面前,香菱学诗不如学做饭、学做女红、学做任何“实际”的事情,但香菱偏偏学做诗。

丝毫不功利,单纯是因为喜欢、因为快乐。

命运不公,剥夺了她的美满人生,让她从大户人家女儿沦落为被人贩子的赚钱工具,又变成被薛蟠糟蹋的对象。

说不尽的苦楚,道不完的凄恻。

但香菱依旧保持着天真的快乐,快快乐乐和姑娘们玩耍,开开心心努力学诗。

值得注意的是,香菱学诗,主要的老师和史湘云和林黛玉两位,反而不是同样很懂诗歌且离她最近的薛宝钗。

为何如此呢?

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写着“香菱正满心满意只想做诗,又不敢十分罗咤宝钗”。

香菱对请教宝钗诗歌相关内容的态度,有几分忌惮,她不太敢烦宝钗。

这个时候史湘云来了,众所周知史湘云爱说话,书中写她没日没夜和香菱大谈特谈诗。

对比史湘云、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态度,薛宝钗对香菱不够好?对她写诗不够支持吗?

其实不是。

薛宝钗在利益相关的情况下,或许会牺牲别人来保全自己。(比如偷听小红说话时嫁祸林黛玉)

但大多数时候薛宝钗也算是一个慈善人,能帮手时往往愿意主动提供帮助。

是她主动从薛姨妈处索要香菱,让香菱跟着她住在大观园里,这才给香菱提供了自由快乐的学诗环境。

香菱动辄“烦”着林黛玉和史湘云学诗,没有薛宝钗的支持,也是不可能的。

第一点,薛宝钗之所以和史湘云林黛玉表现不同,不是主观意愿上的差异,而是客观情况的区别。

贾府的林黛玉和史湘云是闲人,但薛宝钗闲不下来。

史湘云在自己家的日子很不好过,但来贾府是度假一般;不用忙忙碌碌做干不完的针线活,而可以自由自在和姐妹们谈天说地、愉快玩耍。

林黛玉的生活,从物质角度来说,更是真正的“闲人”。

因为身体状况,一般姑娘们偶尔要做的针线活,她都不需要做。

薛宝钗呢?

以薛家的经济条件,她当然可以什么活都不做。

但实际上,薛姨妈很抠门、而薛宝钗也很节俭,书中写薛宝钗时常帮衬着家里做女红到深夜。

对比一下,一边是闲着没事的林黛玉和史湘云,另一边是经常加班到深夜的薛宝钗,香菱有问题要请教时,更容易转向哪边呢?

第二点,焦点重心不同。

薛宝钗很爱操心,纵使她没在干针线活,也时时刻刻在筹谋,一边要帮妈妈操心哥哥别在外面闯祸,另一边要冷眼看着贾府里动辄变化的局势,准备好在恰当的时刻出现在恰当的位置上。

这些都需要花费时间和心思。

林黛玉其实也很爱操心,但她操心的问题和薛宝钗的人际关系、实际事务不同,往往是诗歌。

对于要学诗的香菱来说,林黛玉操心的关心的忧心的,恰好是她要问的想了解的,属于专业领域对口问题;但对薛宝钗来说,则是打断思路的叨扰。

第三点,价值取向不同。

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三人,都认为“女孩学诗”当不得真,既不能将诗歌传出闺阁、成为诗人,也不能有任何其他的实际功用。

所以薛宝钗将对诗歌的喜爱、了解、擅长,都隐藏了起来,着力留心更“有用”的事务。

而林黛玉和史湘云不同,她们嘴上认可着诗歌无用,实际上却在诗歌中倾诉了自己、完整了价值投射,在实践中做到了“诗歌有用”。

同样,香菱也在看似“无用”的诗歌里,获得了有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