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暴毙郊外,一代名相李斯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同意篡改诏书?

李斯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更是秦始皇在位时的宰相,在秦灭六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李斯一生机关算尽,是个很有谋略,很有才能与眼光的能士,但是就这样的一个大人物却在历史上惨遭后人的唾弃与不齿,就是因为李斯在秦始皇驾崩后,做出的一个不忠不义的决策。

秦始皇突然驾崩,在帝国关键的时候,李斯竟然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立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为皇帝,断送了呕心沥血地辅佐始皇打下的江山。那么李斯为什么妥协于赵高同流合污呢?李斯能同意可不仅仅是因为赵高的恐吓,其实李斯还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那么这样子做能给李斯带来什么好处呢?

秦始皇在巡游的途中突发疾病驾崩,临死之前写与扶苏“以兵与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但是写好后没有来及送出就驾崩了。李斯命令封锁消息,因为担心没有确定继承人而导致大乱。这件突发事件给了赵高一个可乘之机,赵高是个宦官,精通法律且为人阴险狡诈,更是野心勃勃,他准备辅佐胡亥登上皇位,好操纵胡亥,借机掌控政权。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典型的浮夸子弟,他生性就是一个公子哥脾气,从小娇生惯养,虽然有良好的宫廷教育,胸无大志,根本没想过当皇帝,整天荒淫玩乐。所以贪玩无能的皇子胡亥是赵高控制的最好人选,可是这事必须和李斯商量,并且经过丞相的同意,否则很难成功。开始李斯不同意,认为这是大逆不道,不仁不义的,作为臣子不应该这样做。

可后来李斯从几方面考虑还是同意了。李斯作为秦朝的宰相,给秦始皇提过很多改革措施和建议,特别是焚书坑儒的建议。焚书坑儒一事,导致被杀死的人多不胜数,引起了很多人的恼恨,扶苏对这些措施也一直耿耿于怀,假如这个时候让扶苏当上皇帝,这个赌注有点大。

蒙恬和扶苏在一起,蒙恬肯定要比自己强,掌握重兵,和蒙恬相比,李斯没有他的功劳大,谋略高,论交情没有他俩关系好,信任度更不能匹敌,假如扶苏做了皇帝肯定立蒙恬为相,而冷落自己。

另一方面,历史上从来没有前朝丞相和功臣两代封爵的,这些人最后大部分被诛杀。皇帝让蒙恬做丞相,自己也绝对不会平安地全身而退,到那时自己的处境就很危险,恐怕首先杀掉的就是自己,李斯细细想来心中就有点害怕。

李斯想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如果现在同意胡亥当皇帝,辅佐他做了皇帝,对于胡亥来说,自己还算是有功之臣,还能保全自己的家族。

在赵高的逼迫恐吓下,更是经过自己的权衡之后,李斯最后同意和赵高一起改诏书,同意胡亥获得了皇位,但其实李斯这次的算盘打错了,他们已经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在秦朝二世做皇帝的第三年,赵高就不满足做幕后皇帝了,他把胡亥踢开,胡亥被逼自杀,在秦朝二世二年,李斯被腰斩与咸阳,并灭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