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女工刘英:无论何时都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孩子

在豫皖两省交界的永城市,有一个特殊的孤儿家庭——刘英孤儿院。但谁也不会想到这个特殊家庭的创办者却是一个下岗女工,她就是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河南十佳母亲”之一的刘英。

60多岁的刘英当过纺织工人,下岗以后外出打过工,有了一些积蓄后,1998年创办了安徽省亳州京久技校。由于国家政策扶持加上经营得当,学校的效益不断提高。然而,就在生意红红火火的时候,一次偶遇改变了刘英的生活轨迹。

刘英为孩子过生日


2007年1月,刘英去香港考察返回途径广州火车站时,看到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小男孩在乞讨时被冻得瑟瑟发抖。心地善良的刘英就问孩子是哪里人、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孩子告诉她,不知道家是哪里的,没有爸爸妈妈。刘英给孩子买了饼干、牛奶,孩子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刘英说:“当时我心里特别难受,这么小的孩子咋能生活下去啊?”回家后,那个乞讨的孩子久久萦绕在刘英脑海里,挥之不去。她的脑海里就萌生了一个念头:要创办一所孤儿院,让更多无家可归的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经过考察,刘英决定将孤儿院建在自己丈夫的老家永城市。于是,2007年8月,刘英在该市铝厂家属院对面租赁了一处院落,投资80余万元创办了孤儿院。

“这些孩子多数来自河南永城、安徽亳州等周边地区,有的父母双亡,有的是因为先天缺陷,出生没多久就被父母遗弃。”刘英说,“虽然他们的父母不要他们,但是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宝。”

孤儿院最多时收养了30名孤儿。为更好地照顾孩子们,刘英雇用厨师1名、保姆4名、勤杂人员1名,仅雇用人员的工资和生活费用每月就达7000余元。

刘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在做好商人的基础上,再做好这些孩子的母亲,但事实证明这并不容易。因为京久技校地处亳州,刘英每次回永城处理孤儿院的事情,往返要坐几个小时的汽车。看到母亲这样辛苦,儿子心疼地劝她说:“妈,您别折腾自己了,等咱们把企业做大了,再多为社会捐些款就是了!”刘英批评儿子说:“办孤儿院与捐款是两回事。”为了不那么辛苦,她把部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孩子们身上。

孤儿院的孩子们各自都有不同的心酸经历。一个叫乔引的小女孩翻开床头柜,拿出一叠衣服说:“这是夏天的花裙子,这是冬天的棉衣,这是秋天的毛衣,还有内衣内裤,共有5套,这都是刘妈妈给我买的。”乔引的命很苦,刚出生不久便被父母遗弃,是养父把她捡回家的。2003年3月,养父患病去世,刚满8岁的小乔引便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2007年7月,当乔引第一次看到刘英时就搂着她痛哭不止:“俺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母爱,您就是俺的亲妈妈!”17岁的张业祥家住永城市演集镇胡牌坊村,他出生两个月时,父亲摔死在打工的工地上,母亲因受刺激离家出走,至今下落不明,他和姑姑相依为命。“我以前上不起学,是刘妈妈把我接到这里,还把我送到学校读书。现在我很幸福!”张业祥说。

刘英救助过的30个孩子全是孤儿。在孤儿院里,这些孩子一个个面色红润、精神愉快,如果不是生活在这儿,根本看不出他们的心灵受过伤害。这些孩子有个普遍的特点:乖巧、懂事。

缺少爱的孩子,突然感受到了爱,感觉是那么强烈。孤儿刘顺在日记里写道:“从小我就习惯了弃儿的生活,‘母爱’两个字对我来说只是两个冰冷的汉字。但现在,我有妈妈了。你看,这冒着热气的饭,就是妈妈为我做的,我真是舍不得吃啊,我想一直捧在自己的手里……”

由于收养的孩子们大多患有先天性疾病或有生理缺陷,先后有三位孤儿虽然花费高昂的医疗费用,但因疾病严重,医治无效而不幸夭折。每当提及此事,刘英便潸然泪下。2010年农历十月十五是刘英揪心的日子。那天,她精心抚养半年有余的孤儿刘家旺,在花费23万余元的高昂医疗费用后,因先天性心脏病医治无效,死在上海心胸医院。回想起在亳州市五马镇吴小阁村刚捡到刘家旺时的情景,刘英心痛欲裂。当时刘家旺刚出生十几天,已经好几天滴水未进,体重只有1.3公斤,生命奄奄一息。为了照料刘家旺,刘英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不知流下多少辛勤汗水。刘家旺夭折后,骨灰撒进了黄浦江,回家后刘英为此大病一场。

从孤儿院走出去的孩子也会经常与她联系,并要给她送来自己打工挣的钱,但刘英就是不要。她说:“他们在外打工也不容易,我不能要他们的钱。他们能想着这里,我已经很高兴。不求他们回报我啥,让他们回报社会就行。”

2012年5月,刘英因车祸碰伤了手臂,年幼的孩子们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对“妈妈”的爱,就簇拥在一起给受伤的刘英按摩。5月13日母亲节这天,孩子们把两张写满“妈妈,祝你母亲节快乐!”的贺卡送到刘英手里的时候,刘英眼泪汪汪……

“有困难我自己慢慢克服,无论何时我都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孩子。”刘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