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喂养,可能增加“新冠肺炎”患病几率,疫情期间慎重选择!

以下为作者声明,文章开始前请您阅读:

毋庸置疑,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天都有小婴儿因奶粉免受饥饿造成的死亡威胁。

关于奶粉,在此只讨论事实,不讨论对错。

这次疫情的突如其来,成了很多购买进口奶粉家庭的拦路虎。一时间看到很多妈妈在网上询问:

“进口奶粉还能买吗?”

这些妈妈有些还在待产期,有些正准备断奶或者是开始少量添加奶粉。

在此我想说的是:

“新型肺炎”来了,喂养方式的观念需要大洗牌了。

奶粉冲泡过程存在的污染风险,疫情期间更为严峻

随着“新肺”全球蔓延,专家预言疫情常态化的消息接踵而来。不管未来如何,冲泡奶粉过程增加的感染几率必须值得父母重视。

奶粉,是要通过容器,用中低温水冲泡的。容器消毒、水源安全,可能在居家环境里还在把控中。可一旦外出,一系列繁杂的冲泡过程增加感染疾病的风险就大大增加了。

有些家长说:先凑合这一两个月,可以不出门。

但这是不可能的。

举个例子,疫苗接种就是必须要面对的。对于一两个月的孩子,穿衣服、准备出门、路程时间、疫苗站等候时间、接种观察时间……一两个小时都算少的,孩子在这个过程吃一两顿奶再正常不过。

如果宝宝是吃奶粉,想象那个画面,实在不忍直视。

母乳妈妈只需要打开衣服喂奶,污染物接触几乎是零。

母乳成分自带杀菌功能

您知道吗?母乳中很多成分,是天然的灭菌剂。

脂肪、妈妈自身抗体,都会通过母乳源源不断为宝宝提供保护屏障。

疫情期间,不建议断奶

如果没有重大喂养问题、妈妈身体问题。特殊时期都不要选择给宝宝断奶。

断奶对于妈妈来说只是不再泌乳,但对于孩子是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些宝宝情绪十分低落哭闹,这些让身体免疫力都会受到影响。

喂养方式跟疫苗效果相关!

有研究表明,配方奶宝宝在免疫接种后,显示出较低抗体水平甚至没有抗体产生。

尤其大豆配方奶喂养的宝宝抗体效价更低,以至于接种一些疫苗后没有任何免疫反应。

如果新冠的特效疫苗研制成功了,万一影响接种效果,钟老也没有办法。

以上,是针对疫情期间奶粉喂养风险的分析。我还没说痛快,关于奶粉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的几点内容,这次一起说给您听!

奶粉的“高营养”,价值何在?

常听见选择奶粉喂养的家庭说:

“奶粉好!营养含量高!”

恐怕您不知道的事实是:

奶粉中的高营养成分,会随着保质期流逝而流失。为了保证其在有效期内还有营养,必须高量添加。

“高营养=高吸收率”吗?完全不是。

吸收率是很少被普通消费家庭关注的重点。

举个例子,“铁质”是很多父母关心的,但无论奶粉中添加量有多少,能被我们孩子身体吸收的部分,不足4%。

而母乳中“铁质”含量虽然无法测出准确数据 但可以被孩子身体吸收的部分,高达65%以上。

根据以上数据得出一个结论:奶粉虽然看上去营养丰富含量高,但吸收率很低。

那些吸收不掉的营养添加剂,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呢?

首当其冲的就是便秘。尤其是两三岁还在喝奶粉的宝宝,很大一部分存在排便困难的苦恼。

因为营养含量过高,孩子胃肠道负担越来越重,“益生菌”“益生元”成了家常便饭。

奶粉宝宝,看上去睡得更好,这样正常吗?

这个话题展开会非常长。简单点来解释就是:

奶粉中(这里指牛奶为基底)含有很难消化的酪蛋白。所以奶粉宝宝需要用更长的时间将胃排空。

不得不提的是婴儿猝死综合征,纯母乳宝宝可减少50%的患病风险。这有可能是因睡眠时间相对短、相对易醒影响的。

另外,小月龄段大脑发育特点,决定了孩子睡眠周期短、大脑活跃度高这件事。这个,是科学,是人体规律。

看上去,奶粉宝宝睡眠时间长、不容易饿。但实际可能影响大脑发育。

财富跑道的起点在于喂养方式!

IQ研究得出显著一致的结论:纯母乳哺育时间越长,孩子的IQ值越高。

IQ值从100到103仅提高3个点,就可以让一个人从第50百分位提升到第58百分位。

IQ的一个分值就终身收入能力和经济生产力而言,估计价值为14500美元。

母乳有利于神经与行为发育

有证据表明,精神分裂者基本上都没有被母乳哺育。

过早的断奶(哺育小于2周)与精神分裂风险增加有关。

其实,奶粉喂养的危害,上面提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文章看到这里,我希望还在犹豫要不要买奶粉的家庭已经打消念头。

无论您选择哪一种喂养方式,做到心中有数,科学对待不盲目,对宝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内容到此结束,您有什么喂养经验或者困惑,欢迎评论区留言。

收看更多科学育儿内容,记得【关注】!

聊喂奶的王老师:80后狮子座,养有一女,小名六一。因故有名:生活中的六一妈,工作中的王老师。深居京城,走心泌乳顾问一名。妈妈们都说,喂奶的事儿,找她准没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