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疟疾控新冠 ,严防输入再传播

4月26日是第13个“全国疟疾日”。2020年是我国实现消除疟疾目标年,及时发现、报告、诊断和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是实现消除疟疾的关键。

目前,我市已实现连续9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防止境外输入再传播成为我市当前防控工作的重点。为促进社会和公众在防控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同时,提高防控输入性疟疾意识,今年“全国疟疾日”宣传主题确定为“消除疟疾控新冠,同防输入再传播”。

疟疾症状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可防可治的乙类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发冷、发热、出汗、全身酸痛等,可伴有呕吐、腹泻、咳嗽,重症患者还会出现昏迷和休克,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生命。它通过蚊子叮咬或输血传播,一般来说,人感染疟原虫到发病的潜伏期大约为9至14天。

小贴士

出境前:

您可以向所属劳务或旅游公司了解所去地区的疟疾流行情况和公司为预防疟疾所采取的措施(其中非洲、东南亚为疟疾高度流行区),以便及时做好防护准备。您还可以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及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境外传染病疫情和防治知识。

国外期间:

由于疟疾是通过蚊子叮咬或输血传播,所以在国外期间要尽量避免蚊虫叮咬,且禁止疟疾患者献血。具体措施包括:充分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在身体外露部位涂抹驱蚊膏;在户外尽量穿长袖长裤;及时清理居住地周围的小水沟;在流行季节(5至10月)也可以通过药物(磷酸氯喹或磷酸哌喹)进行预防服药。如果您感觉有发冷、发热、出汗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途中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回国后:

回国入境时,如果感觉到自己有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申报,以便得到及时救治;回国后仍然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上述疟疾典型症状,要立即到当地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护人员自己的国外旅居史、发病史,便于医护人员排查,尽快得到精准诊治,若错过最佳治疗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重症疟疾会严重危及生命 。

本报记者:万德龙 通讯员:田晓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