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用亡国代价,写了首比霓虹羽衣曲更动人的诗篇,读完泪流满面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的上片开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以设问开头。"春花秋月"字面意思上就是代指春秋的百花和月亮。但在文中意思是春秋佳景也暗指时光变迁。这年年的良辰美景,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开篇就留下了一个悬念。良辰美景乃人生四美,能够遇到来一趟人间也不枉此行了。

为何词人竟希望这美好的事物快快终了?看似不合常理实则符合此刻李煜的心理。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追忆,词人想到在南唐时也是这个美好的季节,自己拉着小周后的柔荑,漫步在御花园,在心爱的女子面前指点江山;想到大殿上为庆祝这美好的季节下令让宫女演奏霓虹羽衣曲彻夜不绝;想到自己在南唐无忧无虑,红袖添香的快乐生活。可恨啊!做了这亡国奴。以往不管多么美好的事物也只能是往事了,这阶下囚的生活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两相对比徒增伤感。表现出一个亡国之君的无限哀怨。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东风又一次在独居小楼中飘荡,暗自神伤。自己的祖国早已在大宋铁骑践踏下覆灭,趁着月里独自眺望故国方向,泪流满面,不堪回首了。词人在这小楼里看着满园春色,夜不能寐。"东风即春风",是美好的事物。"又"字,暗示时间之长,故国灭亡又一年了,简洁的几个字也说明了词人忧愁的原因。也寄托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悔恨。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应犹在"南唐宫廷当年与小周后漫步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朱颜改"曾经跳霓虹羽衣曲的俏丽宫女也还在,只是容颜应经老去。这里运用手法,形成强烈对比,表现出词人物是人非的感慨。"朱颜改"亡国不到三年,容颜怎么会改变呢?词人此处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对亡国的梦幻,亡国似是南柯一梦,自己醒来已是物是人非,表现出自己对亡国这一事实不能接受,对任用奸佞小人为相,错杀忠臣良将的悔恨懊恼。这般纵情发泄终究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被疑心强烈的太祖毒酒赐死,令人扼腕叹息。

不久后,小周后因悲伤过度也香消玉殒了。我想,这位极有才情的南唐帝王和绝色天香的小周后死后定然是魂归故里,携手漫步在南唐御花园中,终于可以纵情跳一曲霓裳羽衣曲,这一刻再也没人打扰他们。 词末两句自问自答,照应上片最为受人称道。以大江春水东流借喻无尽的愁思,化无形为有形,极其生动。简简单单九个字道出了一位亡国之君的无尽愁思。与李白的千古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