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靓仔讲普通话,究竟能有多迷人?大概广西腔是有点成瘾!

之前去南宁玩了三天,脑子都快被广西普通话给炸懵了,回家之后仍然无法平静,大概是有点成瘾。

也曾徒劳地在网络上搜索着有关广西普通话的视频——一部一部看,一帧一帧翻,用大音响听,用大电视机放,却经常在播放完毕后,感觉一切都索然无味。

这是一个孤独的习惯,出现在一位四川人身上,而所有的缘由,都指向了广西的那个夏天。

那的确是一个夏天。

雾气腾腾的清晨,嘈杂的火车站,刚下车,熟悉的语感就已随着与当地人的攀谈而衰亡。

“友仔,住宿咩”,妇人用仿佛只有siri才能发出的妙音问着我,语气中不带波澜,仿佛她们早已知道答案。

四周也有一些摇晃着电瓶车钥匙的当地人,用同样的语调,例行公事般地询问我要去哪里。

走出车站的那刻,我已然无法自拔。

“十二块,扫就行捏”,招待所楼下的烟店老板半光着膀子,端着一碗粉,埋头对着手机屏幕讲到。

宠辱不惊的态度,四处散落的凉拖鞋,略显卡顿的普通话,无不宣告着我已经来到了华南地区的宝地。

直到返程时再次光顾,才知道老板是黑龙江人,来南宁已经两个月了,问他为什么会是一口广西腔,他罕见地抬了头,讲:“我肯定不思广西腔喂,你个吊毛。”

这大概就是广西腔调的魅力,它可以被全国所有地区的人民所容纳,所吸收,不知不觉间,口音就带着了广西味道。

就像是一锅营养粥,一段和弦,或是鲁迅的一句名言,是百搭款,经典款。

用文字来解析广西腔非常困难,这更像是上帝的工作范畴。

粗鲁的来讲,广西腔调讲究一个慢,慢工出细活,不能有翘舌音,同时也不能有第四个声调,第四个声调太过急切与确凿,没有温度,只像是命令。

它有一些泰语的俏皮,又带有老港台的风韵,可谓是清迈的铜锣湾。

它也是游荡于八月份的只言片语,是马孔多第一年的春天,那时一片祥和,没有人死去。

多年以后,在病床上垂暮时,只希望我的医生是位广西人,他说,“卵崽,不蓝锅,小事为,食粉。”

在南宁的那几天,我什么地方也没去。

夜晚,就在白沙大道附近闲逛,听着令人欢愉的方言,有时与当地人搭讪几句,感受语言的魅力——其实他们之中有广东人,也有湖南人,甚至还有爱尔兰人,但这并不重要。

走累了,就抬头欣赏马路上的五光十色,引擎轰鸣。

网上有很多关于广西腔的段子,这似乎更加表明了在大众眼中,广西腔是乐观且豁达的,因为悲观的事物向来很难真正流行起来,当然,这得除开云南古城里的民谣。

然而,网上所谓的广西腔调,狭义的理解,说的其实是南宁腔。

真正的广西口音太过繁冗,各地有各地的说法,十里不同音,而南宁腔,更像是广西腔的代表。

但年轻一辈,说话已经很少带口音了,不过字正腔圆,其实也是好事。

散漫的语调,驰骋而过的电瓶车,路边拍摄短视频的小青年,被外地人包圆的酸嘢摊,以及四川老乡开的东北烧烤,是我对广西的回忆,我超喜欢广西的,那里个个都是人才,说话非常好听。

这是一场完美的旅行,即使我三天来,都没找到本该来接应我的王姓导游。

唯一的遗憾,大概只是从没听见有人称呼过我为靓仔吧。

文章来源:beebee公园wastepark比当地人民公园还野 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some photos and quotes are from internet rights reserved to the original

编辑:澳门商报新媒体集团诚意推荐/Maisy

欢迎朋友们来吐槽,小编真是不胜荣幸,动动手指给点意见吧,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留言,好的坏的小编都会虚心接受,小编会努力改进,希望给你带来很多的欢乐,老铁们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