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從七中普高轉學國際部,僅用1.5年,他如何收穫UCLA美國TOP20和加拿大TOP1名校錄取?

每年的畢業生中,我們不乏跨國別申請多所院校的優秀學子。今天要說的這位同學,袁浩博,就是跨國別申請,不僅獲得美國TOP20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錄取,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吉爾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這些頂級名校也紛紛遞來橄欖枝。如果只是拿到錄取還不足為奇,瞭解這位同學的申請經歷後,相信大家都會被驚到。



袁浩博高二下學期才從七中普高轉到七中國際部,算起來,在國際部只有1.5年時間,這段期間,他需要適應國際部英文授課模式,準備標化考試,參加課外活動,為大學申請做準備。聽起來時間緊,任務重,要想兼顧所有還要獲得好成績是有一定難度的。


然而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不僅參加了數學建模華爾街金融實習,還參加了歐幾里得數學競賽,獲得了1.81%的優秀成績。在申請季,以3門AP滿分SAT2 數學物理滿分雅思7.5的成績,獲得了美國、加拿大多所一流名校的錄取。


看到這些,你可能以為這是典型的學霸理科男,然而,他還有音樂、電影、閱讀、健身這些文藝愛好,可謂是文理兼修。


從體制內轉到國際部,他是出於哪些考量?面對忙碌的申請季,他是如何應對的?在國際部他又收穫了什麼呢?


高二從普高轉到國際部


選擇留學是初三時的想法,當時我與父母鑑於我個人身體健康狀況以及對國外(北美)整體較優勢的物理環境,同時也因為國外相較於國內更加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與平臺的機會,對未來工作、生活以及人生髮展等方面都是有益的,於是有了出國留學的想法萌芽。


選擇七中國際部作也並不是一個靈光一閃的想法。一開始是隻想通過高考去加拿大,我認為普高可以幫我打好理科基礎。在中考前的診斷性測試中,我有幸指標到校到成都七中高新,並且得知七中國際部也在這個校園。中考後,我參加了七中國際部的夏令營,第一次被這種形式開放,內容多元的教育模式所吸引。在高中的前一年半,在七中普高接受了足夠的理科教育後,我覺得如果要申請把握更大的話,最好還是轉國際部,為的也是更加專業化的出國教育。


最初對七中國際部有傾向,是我在得知其自1999年便開始的留學教育經驗時。作為四川可以說是第一所進行留學教育的學校機構,我認為七中國際部有這個底蘊與實力為學生的留學生涯領航。



專業課程&老師幫助過渡適應


初到七中國際部,與我之前對國際部認知相同的,是更靈活多樣的課程安排,較易吸收的授課內容,對英語技能的大量專業、專項的教育,對出國留學申請的專業化引導。


與想象中不同,同時也最讓我驚喜的,是一些對個人學術素質很有幫助的外教課程:American Literature對學生文學閱讀能力的鍛鍊,SAT Writing對學生分析性寫作的提升,Study Skills對時政熱點的分析與大學必備學習技能的傳授,AP Psychology對全新知識領域的入門......我認為

這些課程完全起到對留學生從高中到國外大學教育過渡的橋樑作用。同時,學校的很多授課老師們都是很負責,具有與時俱進的學習精神,以及個人魅力的老師,我能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為人的經驗。


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曾說道,“所謂大學,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我想,這不僅是對於大學而言,而是對於所有教育機構而言。


在活動愛好中成長


高中期間我參加了不少活動,其中對我意義重大的有兩個。眾愛益行公益組織的參與讓我再次與我的同伴們共呼吸,同命運,我們一同努力,讓社會能夠關注我們,同時也讓我再次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身份,這對正處於迷茫期的一個青少年來說,無疑是一盞明燈;數學建模的經歷讓我在一群具有育人精神的高校老師的指導下,見識了大學數學的一角,為我的大學教育入門做了很好的啟蒙。


我還喜歡音樂,健身,閱讀。音樂不僅幫助我放鬆因忙碌而疲憊的心情,更幫助我培養一種包容,適度,共情的心理狀態,無論是欣賞音樂,演奏音樂,還是分析音樂,我都能從中體會到音樂無窮表達形式與人類萬千情感的相互交融,這讓我能夠用一種謙卑的態度,透過音樂去體會他人的心靈,並從中照映自己;健身對我個人來說,是一場心智上與身體上的雙重磨練。從斷斷續續的厭惡到自如調控的不捨,每一場健身都讓我在自我的博弈中,體會到什麼是“自律帶來自由”;很慚愧,閱讀是我高中才培養的一個愛好,作為初學者正在逐漸學習和喜歡上閱讀。


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轉到國際部以後,學習任務比想象的多但並不繁重,平時校內學習SAT,週末跟著學校以及外面機構的AP課程走,壓力不算大。然而卻很考驗學生的自覺性和規劃能力,有了點大學的感覺。我第一次感覺到學習與人生更多是自己的事,老師的教導與學校的關注只能說是一種輔助,你可以藉助,但不能完全依賴。


在我看來,標化成績是學生的硬素質,不可忽視。準備標化的步驟直接明瞭:學習--訓練--查漏補缺,所有考試都是這樣。最後的結果無非是由前期的厚積薄發和個人的考場心態決定罷了。


讓我感到壓力巨大的反而是高三的升學過程,哪怕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我都被紛亂的流程弄的手忙腳亂。這種學習以外的獨立探索能力是我還需鍛鍊的。就學習與休閒的均衡,我也只是在摸索階段,但至少對於時間的分配要遵循主次原則。


良師益友,遇見有趣的靈魂


在國際部的日子,我的綜合能力有了提高,在老師的教導下也開闊了視野。認識了一批有趣的靈魂,讓我在與他們的交往中,漸漸有了更成熟,大方,平等,坦率的心態。很多老師從各種方面對我有或多或少的影響,其中有三位對我影響頗深:一是我的班主任毛老師,一是我的英語閱讀老師Ally,一是我的心理學外教Edward。


我的班主任是一位很可愛的女老師,她幫助我度過了到國際部最初的慌亂、不安,讓我感受到一種姐姐般的溫暖,讓我初次感受到學生與老師間雙向的責任;我的英語閱讀老師是一位對我很關心,也很負責的老師,她的英語教學方式細緻入微,實踐與知識並重,可以說無論什麼英語層次的學生只要願意學習,都能從她那裡有所收穫;我的心理學外教是一位富有童心、直率的長者,從他豐富的人生閱歷當中,我見識到了很多新的觀點,打破了一些陳舊的想法,也學到了對於我大學學習很重要的技能,和他建立了一段亦師亦友的有趣關係。


一份付出一份收穫


說起整個申請過程,前期挺難受,後期挺欣慰。感覺等待錄取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審視的過程吧,最後發現用平常心去面對,因為付出多少收穫多少,這是我們唯一可以決定的影響自身命運的因素,很公平。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是我所錄取的所有大學中,無論是綜合排名、教學實力、學科實力,還是學校平臺、學校環境,都是最優的一所。世界排名前列,美國公立教育與加州伯克利並列第一,師資力量雄厚,尤其是我所錄取的數學系中,更是有菲爾茲獎得主作為教授。學科實力中UCLA數學系這幾年都是世界前列,其他熱門專業如計算機,商科,心理學,電影等都是高校前茅。學校坐落於美國加州洛杉磯,四季如春,具有濃厚的經濟底蘊與文化氣息,與同處加州的硅谷遙遙相望。UCLA被稱作是美國“最具選擇性的大學”,對於學生的特質與多樣性是很看重的,所以生源有一定的保障。UCLA是一所多元且包容的大學,它的校訓來自於聖經“要有光”,旨在將知識普及眾人,以研究服務社會。校方明確強調多元、開放、包容的環境是促進學術自由和貢獻社會的重要前提 。我覺得這是一種以人為本的人文情懷。



我希望能夠在這所大學中獲得知識,思想,健康,生活等方面全方位的提升,能在專業領域有所建樹,進一步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夠有一段難忘的大學生涯。也希望能夠藉助UCLA的平臺對未來的讀研讀博以及工作起到一個好的鋪墊作用。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藉助自己的知識,經驗與思想,盡情活出生命的每分每秒,追尋真正的幸福。


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覺得數學這門人類很早就有研究的學科領域博大精深,延伸到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選擇專業這方面,數學是天然的融合劑,可以和任何學科組合。還有就是,數學很直接,沒有那麼多不確定性,邏輯嚴謹。


給學弟學妹的建議


1.認清自己,做好規劃,對自己負責。人生沒有那麼多造化弄人,只有不明智的選擇造成的悔恨。學會掌握自己的人生,做人生的主人翁;


2.保持內心的謙遜,你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值得你去學習;


3.心懷希望。只要盡了力,結局都不會差,你值得與你所付出等價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