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輪胎胎面花紋鋸齒型(高低不平)形成原因分析、總結

1.關於輪胎胎面花紋鋸齒型形成原因分析

(1)輪胎胎面花紋鋸齒形消耗是指輪胎單個胎面塊逐漸地階梯形消耗。沿車輪轉動方向看過去,胎面塊的前部比後部高(見圖1)。

這樣更形象、生動

(2)輪胎胎面塊上的鋸齒形消耗:

產生原因:輪胎胎面塊上的鋸齒形消耗是由於輪胎胎面上的胎面塊與地面接觸後不均勻變形造成的。新輪胎上胎面塊更容易形成鋸齒形消耗,因為每個新胎面塊的高度較高,彈性較大,與地面接觸時更容易產生不均勻變形,導致胎面花紋鋸齒形消耗。

使用影響:明顯的輪胎胎面花紋鋸齒形消耗會引起較高的輪胎滾動噪聲。一般情況下非驅動輪(後輪)上輪胎鋸齒形的形成比驅動輪(前輪)更為明顯。

2.引起胎面塊不均勻的因素包括:

①過大的前束值;

②輪胎氣壓不正確;

③急轉彎兒或經常在極大的彎道行駛;

④粗糙不平的路面。

當車輛在高速運行或者路面粗糙不平情況下,新輪胎較高的胎面塊由於具有較大的彈性,較易引起鋸齒形消耗。當使用過一段時間後,隨著胎面花紋深度的減小,胎面塊的剛度會逐漸增加,鋸齒形消耗的形成也將隨之減小。

3.解決方案:

一般情況下,鋸齒形消耗現象在前、後輪上都有可能出現,在前輪驅動的車輛上,往往後輪更容易出現鋸齒形消耗,針對非單向旋轉輪胎出現的鋸齒型消耗現象,請採取如下解決方法:

(1).定期檢查車輛的四輪定位參數,尤其是前束數值。根據廠家售後服務提供的各車型定位數據進行檢查,同時在檢查前必須注意各輪胎的氣壓是否符合標準,並做適當的調整。

(2).為避免發生鋸齒形消耗及輪胎滾動噪音,應定期進行車輪交叉換位;如果已經發生了鋸齒形消耗而且出現了輪胎滾動噪聲,必須對車輪進行交叉換位:右前→右後→左前→左後→右前(人坐在駕駛室裡為基準來定左右前後),這樣可減小鋸齒形消耗的加劇。

4.輪胎交叉換位後說明事項:

(1).交叉換位後,輪胎的轉動方向發生變化,起初輪胎的滾動噪聲更為嚴重(因此,建議在鋸齒形消耗發生早期進行交叉換位),一般行駛500-1,000km 左右後會逐漸恢復到正常狀態。

(2).交叉換位後,必須及時調整前後輪胎氣壓,並相應地進行輪胎動平衡。

5.結論:

(1).輪胎胎面鋸齒形消耗並不是缺陷,而是一種完全正常的消耗特性。通過定期交叉換位後,可完全消除輪胎滾動噪音。為保證前後胎使用壽命相對一致,要求每行駛8,000公里到10,000公里進行一次輪胎換位。如果發現鋸齒形消耗過早出現的跡象,應提高輪胎換位頻率。

(2).由於現代輪胎的設計必須滿足最高的安全標準,即使在溼滑的路面上。為此,這種開槽胎面及高彈性柔軟的胎面塊不可避免地發生輪胎胎面花紋鋸齒形消耗。

3.輪胎胎面花紋鋸齒形消耗屬於正常消耗現象,不屬於故障,不在質量擔保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