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点独家 | 滴滴、理想合资的出行项目停滞,寻求独立融资

按照原计划,理想为滴滴优享、拼车业务开发定制车,每公里综合运营成本低于 1 元。


文 | 王海璐

编辑 | 黄俊杰


《晚点 LatePost》独家获悉,滴滴与理想汽车的出行合作近期面临调整。双方的合资公司 “桔电出行” 将从轻资产的出行平台,转型为具备整车制造能力的车企加出行服务提供商,并对外独立融资,目前正在与宁德时代接触中。

2018 年 3 月,理想汽车与滴滴达成战略合作,两家公司共同投资 4 亿人民币,创立“桔电出行”,按照出资比例,滴滴持股 51%,理想持股 49%。滴滴出行副总裁杨俊担任桔电董事长、法人。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担任 CEO。

基于桔电这家合资公司,滴滴和理想计划为出行场景定制生产智能电动车,并联合运营车队。滴滴负责出行场景的智能化、运营方面的定义,理想汽车负责车型开发、采购、生产等。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目前双方合作开发了一款纯电动 MPV,内部代号 D01,和理想 One 采用同一个底盘,为滴滴 “优享” 和“拼车”业务量身定制。这款车原计划今年初量产,但由于双方都没有继续追加投资,已经处于停滞状态。

随着美团成为理想的最大机构股东,理想与滴滴的合作变得十分微妙。今年 4 月,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与滴滴创始人程维重新讨论了在出行领域的合作,决定将桔电与理想进行切割,打造为独立的主机厂加出行公司,并引入新的战略股东。


为网约车定制的智能电动车

李想曾经有一个“汽车产业演进理论”。他把汽车产业划分为三个时代:1.0 是传统的汽车工业时代,燃油驱动,企业的核心能力是研发和制造车;2.0 是现在的智能电动车,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三电研发与服务;3.0 是人工智能时代,特征是无人驾驶加出行空间。

理想与滴滴合作,目的就是“打造 3.0 时代的产品”,为未来出行量身定制智能电动车,并在技术成熟之后迭代为自动驾驶车。

“2.0 决定了生死,3.0 决定了我们有没有机会成为千亿美金的企业。”李想曾表示。

李想甚至已经提前计算好了商业模式。按照 60 万行驶里程而非使用年限来衡量车的寿命,把车价、保险、能耗等综合运营成本,按照公里数平摊。规划中,理想为滴滴开发的定制车,每公里综合运营成本能降低到 1 元以内。滴滴优享在北京每公里里程费为 1.55 元。

这与理想最初规划的 SEV 小车的商业模式类似。在中大型 SUV 理想 One 之前,理想做过一款两座、电池可拆卸的小型电动 SEV,计划用于分时租赁业务。但由于政策等诸多因素限制,SEV 没能顺利量产,掐断分时租赁业务的同时,理想开启了与滴滴在网约车市场的合作。

李想曾经表示,与滴滴合作,是理想直达 3.0 时代的捷径。“在我们的车没有运营的时候,我们第三个阶段提前实现了。”

《晚点 LatePost》了解到,理想和滴滴组建合资公司之后,各自抽调了一部分团队加入。同时桔电出行也对外招聘了一些人员。滴滴负责出行场景相关的需求定义,理想则在中大型 SUV 理想 One 的平台上,改出了一台为出行场景定制的 MPV。

去年 8 月,有媒体拍到这台定制车的谍照:与理想 One 同样轴距,副驾驶仓没有座椅,空间用来堆放行李;二排是分开的独立座椅;没有后备箱;右后侧设置了电动侧滑车门,方便上下客,左后侧没有留门。

这是一台纯电动 MPV。也正因此,理想虽然选择了增程式技术路线,但仍然在内部保留一部分纯电动车的团队,做过纯电动中型 SUV 和轿车的预研。计划于 2022 年推出的全尺寸 SUV,也曾同时考虑做纯电动版和增程版本。理想在短暂预研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成本算下来不合理,一位接近理想汽车的人士对《晚点 LatePost》表示。

美团来了,滴滴走了

桔电开发的 MPV,原定于今年初量产,但由于滴滴、理想都没有追加投资,已经被迫中断了很长时间。“注入的资金不足以支撑这个项目。”接近定制车项目的人士对《晚点 LatePost》表示。

《晚点 LatePost》与滴滴、理想汽车求证项目进展,截止发稿前未获回复。

早在 2019 年初,理想就曾通知一部分参与项目的员工,定制车项目暂时中止。“核心项目组就十来个人,其他的人都是从各个职能模块,有需求就去跟一跟。”上述人士表示。

大概也就是这个时期,美团王兴开始与李想密切接触,并在当年 6 月领投了理想汽车 5.3 亿美元 C 轮融资。王兴个人出资 2.85 亿美元,美团点评旗下龙珠资本出资 1500 万美元。此后,王兴又继续领投了理想汽车 5.5 亿美元 D 轮融资,同时也是理想 IPO 的基石投资人。

根据理想招股书,美团公司和王兴个人总计在理想汽车持股 23.3%,拥有 8% 的投票权,是理想汽车董事会上唯一的外部股东。

美团入场之后,滴滴与理想的出行合作变得十分微妙。2018 年,美团正式杀入网约车市场,还收购了摩拜单车,兵临滴滴城下。滴滴为了反击,在美团进入的城市砸下巨额补贴。虽然两家大流量平台之间的博弈,最终以美团收缩战线而暂时缓和,但程维不会忘记王兴对于出行市场的野心。

2019 年 4 月,美团打车重新出发,从自营转型为聚合平台,接入首汽约车、曹操等出行服务商。虽然美团与理想目前并没有直接的合作,但未来两家公司在自动驾驶、出行领域的战略联盟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同时,理想汽车也不是滴滴唯一的合作伙伴。

2018 年初,滴滴推出“洪流联盟”,与包括北汽、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内的 31 家整车企业和零部件公司达成协议,意图打造“汽车全产业链上下游平台”。

“未来汽车运营商会去整合用户的需求,定制化汽车的设计生产,重资产的拥有和运营,并且提供整套的后市场的服务。”程维曾经在洪流联盟的演讲中表示。

桔电是滴滴与车企的第一家合资公司。在理想之后,滴滴又先后与北汽、比亚迪、大众等成立了合资公司。

近日,工信部发布第 335 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比亚迪申报了一款纯电动轿车 D1,有媒体报道,这款车正是比亚迪与滴滴合作,为出行场景定制的网约车。但截至目前,滴滴的 “洪流联盟” 还没有带来定制化的量产车。

而滴滴、理想的出行联盟,接下来面临新的调整。此前桔电作为运营公司,委托理想汽车研发和生产。按照双方最新达成的一致意见,桔电接下来将完成“去理想化”,转型为独立的主机厂 + 出行公司,并引入新的战略股东。

至于李想对于汽车 3.0 时代的想象,相信不会随着滴滴的退场而从理想汽车的未来版图中抹掉。只是到了那个时候,两家公司可能已经不在同一个阵营了。


- F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