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跨省就醫記 (原創)

張樹三、洪霞夫妻 ,今年都是53歲 ,黑龍江海倫人 (農村),來開發區十年多了,賣菜、 賣水果為生 ,每天早晨兩點左右開著農用輕卡去批發貨物,然後搬運到馬路邊上的早市,先交上攤位費 ,擺貨架子,兩口子車上一個車下一個,一筐一筐 一捆一捆 一件 一件碼 上商品 ,開始叫賣 ,大約8 :00收攤兒 ,按照流程再重新反向操作一遍 。下午三四點鐘出夜市 ,冬天收的早,夏季水果可以幹到晚上10: 00以後 ,夏天最辛苦啦 每天晚上只能睡四五個小時的覺 ,十多年了, 好的時候一年能掙10~14萬 ,給 兒子買了新房子 ,只是歲月 靜好卻不饒人 ,同樣強度的體力勞動 ,四十歲的青壯年幹, 和五十多歲的時候幹是不一樣的感覺 ,有時候是因為你一直在重複著同樣的工作 ,忽略了其中的變化 或者是精神上 、心理上 耐受了其中的變化,但是在客觀上機體的承受能力 或者對機體的傷害是完全不一樣的 。

事情也許可以追溯 到媳婦洪霞 ,有一天躺在床上無意中摸了一下自己的肚子 ,發現有一個大包 ,嚇得急來就診, 建議去醫院婦科看醫生 ,結果是婦產科腫瘤,考慮到家人 照顧方便 ,考慮到醫療水平 ,就近在某大學附屬醫院 住院手術了 。 家裡平時的兩個人的 一切勞動都由老三一個人幹 ,忙 累、 緊張, 肚子已經疼了三天了,也沒有搭理,自己一個人手 實在是不能停歇 ,疼重了 就吃兩片止痛片頂一頂, 疫情期間 藥房和小的醫療部門是不允許賣解熱鎮痛藥的 ,這對他們來說不構成什麼問題 ,他們平時累了 痛了, 全靠去痛片兒來解決 ,家裡都備大量的去疼片兒類的鎮痛藥 ,這個階層的很多人實際上已經有了藥癮 ,不知道這個隱患是否會釀成更大的麻煩 ,如何解決 ?話題回到老三這裡 ,第四天老三疼的實在受不了, 來診,右下腹瀰漫性包塊兒, 觸痛明顯, 初步診斷是右下腹嵌頓疝,因為我們的醫療 級別與設備條件 ,無需再細究深究 ,囑馬上去醫院就診 ,需要馬上手術 。張老三立馬陷入 為難境地 ,自言自語:”怎麼了!? 今年,老婆剛手術完 ,我這也要手術 ?!”用幾乎是哭腔說出來 。是的 ,不管是從錢的角度 ,從事情的繁瑣的角度 ,從生意的角度 ,對平常人家 這都是一個大大的難題 。因為大家比較熟悉 ,就祈求:”醫生你就給用一點兒藥止止疼 、消消炎 先看看怎麼樣不行嗎 ?”醫生嚴肅而無奈 的叫他馬上去醫院手術 ,時間長了 可以引起腸壞死, 後果很嚴重 。指給我們附近就守著一個國家級水平的醫院 (國家排行榜百名內),老三苦笑了一下, 那想都不敢想 ,收費水平太高了 ,又打電話問了臨近地區一個號稱面向農民工的醫院 ,不知道雙方有沒有溝通清楚 ,回覆他 手術費用大概 要六七千塊錢 ,老三 當即咬牙 決定回老家去做手術,好像是農合 可以報銷 部分醫療費 。醫生說那樣太危險啦,車馬勞頓 長時間折騰 ,非常非常危險 ! 後來得知 ,老三讓人幫忙買了大連到哈爾濱的高鐵車票 ,然後花100塊錢打車回到海倫某院,一天後手術 。為什麼沒有想象的那樣急診手術 ?為什麼沒有想象的那樣釀成嚴重的後果 ?這命運的眷顧 ,也是有醫學解釋的 。 老三這個跨省冒險就醫行為 一切都是 親屬幫忙辦理 ,因為他兩口子基本不識字 ,手機只是打電話用 ,其他的發短信發微信 的一律不會用 ,手機就是電話 ,真是令人惋惜遺憾。

1 腹股溝斜疝 容易發生在經常從事增加腹壓的工作的人群 ,比如搬重物的體力勞動 、慢性咳嗽 、重事 引起腹壓增加 的體育運動的人,因為壓力 腹腔內容物(常見是大網膜和小腸 ) 突破腹壁薄弱環節 形成 。有的可以自由的進出 ,稱為可復性,這種情況除了生活不便一般 沒有什麼大的危險 ,如果腹腔內突出物 被卡住 ,時間長了,會導致組織 血液循環障礙,引起 水腫 ,造成越卡越 緊,被卡住的內容 缺血壞死 ,嵌頓的時間越長 危險性越大 。

2、有時候經過 輾轉顛簸 ,各種體位變化 ,有可能緩解,甚至解除嵌頓,化險為夷 。這太幸運太僥倖了 。估計張老三就屬於這種情況 。到了當地醫院 經過評估 可以擇期手術 。

3、讓老三選擇要冒險 忍著痛苦 跨省就醫 ,是因為他實在是拿不出錢 ,還是 捨不得花錢 。這兩者都有了 。打破醫療地域限制 ,早日實現全國統籌 ,張老三就不用冒著極大的風險跨省就醫了。

4、歲月不饒人 ,那些從事繁重勞動的同胞們 ,過去你能扛100斤 ,現在你就把100斤分成兩個50斤扛吧,這樣可以減少對你人身的致命傷害(心腦血管,肌肉 骨骼 、腰間盤,意外傷害… ) ,雖然同時增加了一些勞動量 ,但是畢竟可以承受 ,如果你有機會 幹最多扛50斤的活兒 ,或者你已經無需去幹活兒了 ,就可以過基本上滿意的生活 ,這是我對你們的一分兒由衷的 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