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必須熟記的150個古文經典名句(三)

中國古典文學,浩若煙海,燦如星空,不僅體現了中國歷史的厚重之感,更是昭顯出中華文明的精華所在。

咱們接著上一期,繼續為高中生推出“高考生必須熟記的150個古文經典名句”吧!

21、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出典:元朝,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賞析:宋朝末年,戰亂不斷,百姓流離失所,“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馬致遠也不得不四處漂泊。秋風瑟瑟,滿地落葉黃花,凋零的景象勾起馬致遠心中的無限惆悵,他落下沉重的筆,揮就出這篇膾炙人口的千古佳作。寥寥數語,勾勒出一幅悲涼的水墨情景,既渲染深秋的蕭瑟,又浸透離鄉斷腸人的悽苦感情。這首詩情調壓抑深沉,但意境優美如畫,寓意回味無窮。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出典:北宋,周敦頤,《愛蓮說》

賞析:作者一言道出了蓮花的寶貴品格:出自淤泥,但不沾染汙穢;清水洗滌,美麗而不嬌豔。作者之所以愛蓮,因為蓮花在其眼中堪稱卓而不群的君子之花。他託物言志,通過對蓮花的頌揚,表現了自己潔身自愛、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人格以及對追名逐利世態的鄙視和厭惡,同時暗意人們要象蓮花一樣,能在惡劣的環境中獨善其身、頑強成長。

23、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典:三國魏,曹植,《七步詩》

賞析:一代梟雄曹操共有25個兒子,其中曹丕、曹植和曹衝最為有名。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稱帝,但生性多疑的他唯恐才華橫溢的弟弟曹植篡位奪權,一心想治其死罪。一天,他對曹植說:“都說你才思敏捷、下筆如神,可先父在時曾猜測你的那些文章恐怕是找人代筆寫的。你如何證明自己?現在,朕限你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倘若不成,將以欺君之罪論處!”曹植緊鎖眉頭,一步、兩步、三步......,時間彷彿凝固了。驀地,只聽曹植高聲吟誦:“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擬人的手法,用豆子和豆梗比喻兄弟之情,深刻揭露封建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骨肉相殘的腐朽本質。現如今,凡兄弟姐妹之間的紛爭糾葛,套用這句話也非常貼切。

24、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出典:清朝,譚嗣同,《獄中題壁》

賞析:戊戌變法失敗,在維新派人士紛紛逃離之際,譚嗣同卻偏偏不跑。究其原因,他說:“縱觀各國變法,無不是經過流血犧牲而成功。中國之所以變法失敗,恐是因為還沒有人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我譚嗣同願做為中國變法而流血犧牲的第一人!”臨刑前,他在獄中牆壁上留下了這句壯懷激烈的名言,表現了其大義凜然、以身殉國、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

25、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典:清朝,龔自珍,《己亥雜詩》

賞析:鴉片戰爭前夕,山雨欲來風滿樓。清政府腐敗墮落,中國鴉片橫行、民不聊生、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因力主變法而招受朝廷官僚排擠,眼見興國無望的龔自珍憤而辭官回鄉,但心中仍念念不忘國事。歸鄉路上,遇祭神求雨的人們堵住了道路。道長認出了龔自珍,請他寫幾句祭神之文。正在憤懣之中的龔自珍提筆生花,一氣呵成: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裡的“天公”,表面上指上蒼天神,暗意卻指封建統治君王。這句話表達了龔自珍對時局的強烈不滿,其憂國憂民之心溢於言表。他奉勸執政者應振作起來,勇敢衝破陳規墨矩的束縛,大膽起用人才,惟有改革創新才能振興中國。

26、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出典:南宋,朱熹,《觀書有感》

賞析:塘水為何如此清澈?因為它有活水從源頭不斷湧來。這句話表達了作者對於讀書的心得體會:遇到有的地方深奧難懂,但經過苦苦思索,突然頓悟、茅塞頓開,這就象一方塘水,為何清澈?因為它不是一潭死水,而有源源不斷的來源,人的思路也莫不如此。恰如其分的比喻,言之有理的分析,讓我句名言流傳至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出典: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傳》

賞析:桃李不會表白自己多麼好吃,但樹下卻被蜂擁前來採摘的人們踩出一條路來。司馬遷在其鴻篇鉅作《史記》中高度讚揚了一名平素沉默寡言,戰時卻驍勇無比的李廣將軍,他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現這句話常用來說明一個人只要有真才實學,用不著自我標榜,也會受到人們的注意和尊敬。與此相類似的現代尼采名言為: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出典:春秋,孔子,《論語·為政》

賞析:這是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富有辯證性的一句哲理名言,論述了“學”和“思”二者的關係:僅僅學(聽講或看書)而不認真思考,則所學是迷惑的、糊塗的;光靠思考推理而不潛心學習,則結果可能是錯誤的,從而導致精神懈怠,失去信心。由此可見,孔子推崇“學而思”的理念,只有學、思緊密結合,才能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才能融會貫通、真正學到知識和本領。教育先行者孔子的這句至理名言,擱在今天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出典:北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賞析:這是范仲淹流傳百世的千古名句。“在天下人未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這是多麼高尚的心靈境界啊!此言充分表達了范仲淹寬廣如海的胸襟和憂國憂民的情懷,是其精神面貌的崇高寫照,也是中國曆代仁人志士奉為人生準則的不朽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