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变得心智成熟,知世故而不世故?

以前,听过一句话,“如果你越来越冷漠,你以为你成熟了,但其实没有。成熟应该是变得温柔,对全世界都温柔。”


尼采也曾说:“许多人的所谓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今天就来聊聊成熟。


1、成熟

成熟,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指的是生理上的成熟,身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已发展完备,达到成人水平;一种指的是心理的成熟,对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对待事物的看法更加理性。


生活中,我们似乎总逃不开迷茫,以前上学的时候,迷茫学习成绩;工作之后,迷茫如何生活,为了银行卡上的数字奔波;步入中年,得到了不少积累,却又觉空虚。生理的成熟早已完备,心智的成熟仿佛停滞不前。


为什么会这样?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不够完备的填鸭式教育,通常情况下,优质的教育,是首先教会学生认识世界,通过观察与体验,对事物有所感知,再去理解认知事物的概念。


而我们接受的教育,大多数时候,还没认识与观察世界之前,一股脑地被迫塞进很多概念,这些概念,不是我们通过实践得到的,当日后实践起来,必然产生些许的偏差。


这样的结果是,无法在成年之前,拥有独立的人格体系,而心智成熟的前提,便是形成独立人格,紧接着,我们无可避免地困惑,迷茫。


2、成熟的过程

心智成熟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因为心智成熟意味着,

学会消化自己的情绪,懂得与自己相处,接受这世界原本的样子,从「我以为,应该是我期望的这样」,变成「就算这样,我也能够接受」。


情绪,像一个人生活里的天气,嬉笑怒骂虽然畅快,但沉浸其中的人,好似经历了一场电闪雷鸣。


心情不好,你可以把朋友,当出气筒;意见不合,你可以仅为一个对错,争得面红耳赤;生活不顺,你可以把自己变成出气筒,不停燃爆。发泄完,舒服了一阵子,却伤害了关系,伤害了自己,留下一片狼藉,学会控制与消化,自己的情绪,成了人生的必修课


日日社交,日日组局,日日为工作奔波忙碌,看似活得充实,当灯光暗下来,人烟散去,独自一人时,却又觉得不快乐,好似认识了挺多人,做了不少事儿,猛然回头,却惊觉自己的生活,被无尽的苍白与空虚淹没。


懂得与自己相处,其实说的是,明白能影响你的,并没有太多人,世界是自己的,外界的评价与认可,远不及自己的生活,来得重要,不用靠讨好或取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接受世事无常,这世界,比曾想象的复杂得多,努力不一定有回报,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有情人不一定终成眷属……


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应该的,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付出不一定与回报成正比,生活中,有很多无可奈何的现实因素,计划也可能撞上意外,学会接受好的结果,同样也要接受坏的。


世事本就无常变化,但依然可以坚持想坚持的,努力想努力的,直面脚下的人生,追求内心的安宁。



3、遇见自己

以前,我常常在乎别人的看法,害怕面对别人的失望,总希望能让所有人满意,哪怕给自己莫大的压力,也要尽力获得别人的认可,就像捆住双翅的飞鸟,挣扎着飞不起来。


就像杨绛先生说的:“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以前看电影《一代宗师》,里面说,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在一笔一划的人生中,在一呼一吸之间,努力地见自己。


虽然,变强大的过程,艰辛又痛苦,但我也收获了很多,我学会了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明白了一个人的人生,最重要的人,是自己,一味地委曲求全,去期待别人的肯定,倒不如追求内心世界的笃定。


至于「我是谁,我该去哪儿,我的价值是什么」,并不是靠取悦别人就能获得的,我们要成为的,仅仅是,这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拥有这样,独特自我的过程,便是重新找回,自我价值的过程。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能够支撑起我们,走完人生的,除了沿途一路的风景,也只有这个珍贵的自己。


真正的成熟,就像罗曼罗兰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即是认清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我们这些无名之辈,认清了生活的本质,并能包容地与之和谐共处,便是我理解的成熟。

——————

如果这篇文章帮到你,可以点个赞加一下关注哦

(不点也没关系,不过你可能会错过一个能陪你一起精进,一同成长的头条号,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