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退位后,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怎么样了?

溥仪退位后,他父亲摄政王载沣怎么样了?

文史小学鸠2020-04-28 14:53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从而结束了自1644年清军入关以来268年的清朝统治。那么,真正掌握清廷权力的溥仪之父摄政王载沣的态度如何,过得怎么样?

在宣统三年八月(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无力维持大局的载沣便被迫辞去摄政王职,从此闭门家居,生活很低调,次年被迫同意儿子溥仪退位。

载沣和溥仪(右下角)

1915年,袁世凯复辟,载沣只说了两个字——胡闹。83天后,袁世凯一命呜呼。那一天,载沣在家里洒酒祭奠二哥光绪皇帝,说:“天地公道,人心公道,袁贼逆天,已遭报应。”

他从不参与复辟活动,只求维持对皇室的《清室优待条件》和保持现状不蔓不知足矣。民国六年(1917年),在“丁巳复辟”(张勋复辟)中,载沣表现得极不热诚,从头至尾都未参与。

几年后,溥仪被冯玉祥赶出紫禁城迁往天津静园。不久,载沣也携一家老小来到天津,一家人在天津过起了隐居生活。载沣将三个子女安排到天津的耀华学校读书,为了不引起人注意,载沣还将三个子女都改名姓金,并要求孩子们在学校要低调,不要跟别人讲自己的身份,放学之后立刻回家。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很多孩子都是专车接送,载沣的孩子只能自己坐黄包车上下学。在报装住宅电话时,载沣担心外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在电话簿子上登记了“王公馆”几个字,商店往他家里送东西,也只知道那里是“王公馆”。

载沣与子女在天津


载沣每天待在家里读书看报,很少外出,尤其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经常同他有来往的只限于溥仪和有限的几家至亲。然而,载沣精心设计的隐居计划,却在一个寂静的深夜被打破了。

1931年11月的一个深夜,载沣突然听到枪响,急忙去找儿子溥仪。但是,溥仪却没在静园。次年,他就在报纸上看到了溥仪被日本人扶植为伪满洲国执政的消息。1934年3月1日,溥仪在长春南郊杏花村举行登基典礼,建立伪满洲国。之后,溥仪多次写信要载沣把全家都带去,并把前景说得一片光明。日本人也屡次到天津劝说他迁往长春,而载沣却一直拖着。他认为全家去东北是愚蠢的,一旦陷入圈套,必将落得任人宰割的下场。

1934年,载沣带着儿子溥任以私人探访的名义去了一趟东北,此时他仍没有放弃劝说溥仪远离日本人。据载沣的小儿子溥任后来回忆,有一天晚上房间里只剩下他们父子三人时,载沣语重心长地对溥仪说:“别拿日本人当傻子,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不会打下江山让你坐。不如当个百姓算了,起码活得像个人。”但是重新当上皇帝没多久的溥仪根本听不进这些,而且执意要把载沣等家人留在长春。但是,最终载沣以绝食相要挟,溥仪怕出事,只得让他们回天津。

而日本人却不想失去这个机会,他们想通过控制载沣进一步控制溥仪。当时,关东军以每月一万元车马费的条件,要载沣回长春当个闲职。当时一块五毛钱可以买一袋面粉,一万元可以买将近七千袋面粉。此时的载沣尽管回到天津后坐吃山空,只能靠变卖古董维持家计,却始终没有答应日本人的要求。

1939年,因为天津发大水,载沣带着全家人返回北京。令人意外的是,回到北京后,全家人没有迁进醇亲王府,而依照载沣的吩咐搬入王府西侧的花园内生活。他们办起一所小学,校址就设在醇亲王府的净业寺旧址,载沣出任学校董事长,小儿子溥任为校长,七妹金志坚则担任授课教员。一时,醇亲王府附近普通百姓的孩子,纷纷走入这所新办的小学。

晚年载沣


1951年,68岁的载沣在北京辞世。周总理曾这样评价他:载沣在辛亥革命爆发后主动辞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他后来也没有主张对革命进行武力反抗,也没有站出来反对宣统皇帝逊位,这些表现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本文内容选自《远去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