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山区东于戈村:修路建广场 贫困村变美了

  4月16日上午,一阵阵的小雨打乱了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东于戈村户户通的收尾工作,却没有阻止村民修文化广场的积极性。新修的5条主路,也让村民不用再为雨天出行犯愁。作为省定贫困村,村容村貌从原来的脏乱差变为如今的平坦整洁,村民们脱贫的积极也被调动起来。

村里硬化的主路旁新种植了海棠。

  健身广场即将完工

  当天上午,记者驱车来到峡山区王家庄街道东于戈村,虽然天空中飘着毛毛雨,但村委会院内几位拿着铁锨、扫帚的村民仍在忙碌,院子中央是新铺的水泥板路面,东西两侧分别安装着腰背按摩器、上肢牵引训练器等十几件健身器材。

  “从开始平整院子到安装器材、铺路,我们干了有十几天了,本来打算今天再把路面水泥板之间的缝隙填上水泥就完工了,没想到下雨了,不过好在这雨不是很大,我们就趁着不下雨的功夫,想把缝隙里的土打扫出来,能干一点就能早点完工,村里老少爷们还都盼着来这里锻炼身体呢。”正在扫土的村民说。

  村主任李世昌告诉记者,村里年轻人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了,村里老年人居多,村委会的院子里原来就只有几棵树,东边搭了间破棚子,路也全是土路,村委办公的北屋里地面是水泥的,一下雨就返潮,屋里除了两张桌子,也没啥多余的物件。去年张书记来村后,村里马上就有了变化。

  “村里修的路先不说,就说眼前的健身广场,张书记将原来的破院子整理之后,给村民们提供了健身的场所,从开工建设,大家伙就一直盼着,以后村民跳广场舞、锻炼身体都有地方了。”李世昌说。

  雨天出行不再愁

  张传智是潍坊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派驻东于戈村开展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村里人都喊他“张书记”。去年张传智来村的第一感受就是路难走、环境差,道路两旁随处可见垃圾堆、柴草堆、粪堆等,所以修路、整治村容村貌成为他驻村后首要解决的问题。

  当天,记者在张传智的带领下,沿着村里的几条主路走了一遍,道路两侧栽种着成排的海棠树和樱花树,海棠花经过雨水的滋润后,颜色更加亮丽,每户门前的小菜园种着蒜苗、莴笋等蔬菜,被打理得整整齐齐。虽然雨刚停,但因为是水泥路面,一圈下来,鞋子上并没有沾上多少泥巴,而在胡同里,马上收尾的户户通工程,也让村民的进出变得方便多了。“以前家门口这一段就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法走,现在就不用再担心了,整条胡同里都是水泥路了,以后儿子回家开车就能直接停到门口去了。”村民宿女士说。

  “以前有一条主路修了一半就没钱修了,其他的路就全是土路,下雨下雪进出全是泥,现在就不一样了,东西南北的几条主路全修好了,户户通也修到了家门口,下雨也不怕出来踩泥窝了。”70岁的村民李德合说,路好走了,村里也变干净整洁了,村民们都很满意。

  帮助村民卖菜增收

  张传智告诉记者,东于戈村属于省定贫困村,全村325户,有14户贫困户,村集体经济薄弱,土地全部流转出去。村里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多外出打工。为了改变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拿出十万元资金,用于清理“三大堆”和环境卫生治理,2019年11月顺利通过峡山区环保局验收。

  “现在村里的5条主路硬化已经完工,户户通工程这一周也能完工,今年植树节期间,我又通过市园林局争取到300棵苗木,用于村内主路的绿化。伴随着樱花、海棠花的盛开,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善。”张传智说,今年他还计划对村里的几条辅路进行硬化,下半年还要将村里的污水湾进行整治改造。

  如何解决村民增收问题,是张传智今年的一大重要任务。据悉,村民家或多或少都种着点菜,张传智决定把村民自己种的蔬菜统一收购,以合作社的形式销售出去,这样一来,不但给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帮百姓把蔬菜卖出,增加村民收入。

  “去年我们帮三户种植户销售秋桃万余斤,增加两万元收入,一户销售大白菜增收三千元。疫情防控期间,还开展‘送菜上门’活动,将村民的菜运到社区,解决滞销问题。”张传智说,今年他将继续帮村民卖菜增收。(文/图 潍坊晚报记者 窦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