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更名,新增6个遗产点

据福建日报客户端报道,4月18日,在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于北京举行的线上分享活动上,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透露,今年我国的申遗项目“古泉州(刺桐)史迹”已正式更改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并新增安平桥、顺济桥、市舶司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青阳下草埔遗址、德化窑遗址竺6个遗产点等内容。

公开资料显示,原名为“古泉州(刺桐)史迹”的系列遗产是古泉州在以“刺桐”的代称闻名于世的宋元时期(10-14世纪),在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并遗留至今的与海洋商贸、海洋文化相关的诸多史迹与遗址。

该系列遗产分布于以现泉州城区为核心的泉州湾地区,包括万寿塔、六胜塔、石湖码头、江口码头、真武庙、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草庵摩尼光佛造像、洛阳桥、清净寺、伊斯兰教圣墓、老君岩造像、开元寺、天后宫、德济门遗址、府文庙、九日山祈风石刻等16个提名遗产点,遗产区面积总计101.14公顷,缓冲区面积总计581.82公顷。

此前,“古泉州(刺桐)史迹”曾于2018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但遗憾未获第42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

在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的2020年工作要点中,“推进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在列。

据上述福建日报客户端报道称,宋新潮表示,泉州申遗的修改文本已上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总部于今年3月组织专家进行过评审。他指出,本次申遗增加的内容更多的是考古遗迹、遗址,支撑泉州作为宋元时期国际贸易中心的价值,让其普遍价值更加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