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妮宝贝《春宴》主题

许久没读安妮宝贝的文字了,终于强迫自己把《春宴》看了一遍。

一直以来,我都在有意无意地避开安妮的书,我把她的书归结为青春伤痕文学那一类。在她笔下的故事总是带有丝丝缕缕的忧伤,读者很容易被其中的情绪所感染,陷入一种低落悲观的心理状态。

在《春宴》之前,安妮的巅峰之作应该是《莲花》。

《莲花》是她二十几岁时写的作品,也是她个人比较喜欢的一部作品。她认为《莲花》是她写作之路的里程碑式作品。

从《莲花》到《春宴》,期间历经了五年。《春宴》依然是安妮一贯的审美文风,书中渗透了黑暗、颓废、低迷等多种意识状态。但《春宴》更多的是历经铅华过后,对生命本身的追索与探寻。犹如涅槃重生之后,即使还是坎坷波折,却已是一次全新的前进。


《春宴》与安妮之前的作品相比,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是,书中并没有给任何人任何的结局

无论信得、庆长,还是清池、Fiona,又或者是书中的“我”。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身上的伤疤往前走。

安妮宝贝

庆长是一个与七月、安生很相似的女子,外表看起来独立强势,内心却敏感落寞。她自带一种洒脱豁达,是一个原生态的女子。

而清池则是与庆长周遭生活格格不入的一类人,他代表着这个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追逐名利,以谋求更高的生存之道。

文中多次写到清池对庆长的不满,源于庆长从未对他说过我爱你。我们每个人对“爱”这个字的理解是不同,不能在同一个层面上互换概念。

可能你所认为的“爱”,是指那种身心的欢愉,是一种欣赏倾慕。而我理解中的”爱“,不只局限于男女之间。它是高远的,超越的,突破概念和局限的。

从心理学上讲,我们喜欢一个人是因为他身上有我们企图拥有却无法达到的品质。

“高级的感情,最终形成精神和意识。低级的感情,只能沦落为脾气和情绪。”

清池所能给到庆长的,也只能是片刻的欢愉和喜悦,使她能够在感情里获得暂时的平衡与快感,但她与自己的斗争还是会继续。这场感情不过是她对生命的自我探索和找寻罢了。


《春宴》是人对感情,对内心、对灵魂的修行。

两个女人,庆长和信得都在经历着内心的各种矛盾挣扎。书中关于庆长的部分,我最为喜欢。那是人面对自我的感情,包括自己所作出的种种努力、妥协、倔强等等一系列的挣扎,几乎都是心理戏份。比起其他同类型的青春文学作品,《春宴》看上去很普通。但当你真正地去了解安妮在书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后,你会发现,那个中滋味真的比社会化的曲折苦难,更为深刻,更为激荡。

或者也可以这么说,安妮宝贝的作品都是内心的独白戏,是一个人内心的自我挣扎。

《蔷薇岛屿》是,《莲花》是,《春宴》更是如此。

定山对庆长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你像一束光,庆长,你拥有真实”,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就从物理学角度而言,没有光的照射,物体存在也是看不见的,只有光照到物体上并反射才会成像。在我看来,许清池是个自认高贵的男人,既自恋又贪婪,正是从他身上照射出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的状态。

安妮说,《春宴》最终想要表达的命题是:我们应如何与自身,他人,外界相处,如何去看待、观察、反省这些关系,以及如何找到最终的支撑。

我想,她的本意无非是让读者在读完作品之后,能衍生出更多关于自我和过去经历的思考。

我至今都认为,写作并非是写作者强迫读者去接受什么,肯定什么,反而更像是抛砖引玉,引起读者关于自身的经历和感受的思考。至于思考的成果是什么,因人而异,我们无需做到统一。

作为写作者的我们,只需写一些遵从自己内心的文字就好了,其余的我们不该管,也管不了。

PS:我是@有一个北渔,一个热爱文字,热爱生活的95后女生。欢迎大家来交流自己对于阅读的看法!喜欢本文的朋友,记得点个赞噢~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