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僧看破红尘,写诗说人生道理,对“伪君子”的辛辣讽刺

从古至今,功名利禄、建功立业都是绝大多数男人们的第一追求,为了让社会记住自己,为了给这个世界一点小小的改变,胸怀大志的人们别无选择,只有投身于永无止境的奋斗和拼搏当中。

讽刺的是,在拼搏的人们有一部分并不愿意承认自己在努力,反而口口声声说自己羡慕像隐士一样优游林泉的生活。这当然也没什么问题,人们生来就羡慕着与自己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对于别人的生活方式,我们只能看到好的一面,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因为太过了解的缘故,看到的则大多是坏的一方面。



心里有这样的向往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一直把这样的生活挂在嘴边,明明自己有能力去实现它,却始终放不下自己拼搏半生得到的官位、财富,让隐士生活永远成为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在明知道自己不会去这样做的情况下,还要反反覆覆的提到这种生活,无非是想让别人觉得这个人不仅仅只看重俗名俗利,还有着高尚的情怀罢了。

人喜欢雅饰自己,这无可厚非,但做到这种程度,就会让其他人有点不舒服了,尤其是真正践行着隐士生活的人。

唐代著名的诗僧有不少,谢灵运的后代皎然,还有《送灵澈上人》中的灵澈都是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人物,他们活跃于当时的文坛和政坛,与当时的著名诗人,高官贵族都有着诗歌往来。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这首诗,就是灵澈写给一位刺史的诗,诗中灵澈用淡然的语言讽刺了红尘中的“伪隐士”,说穿了他们附庸风雅的虚伪面貌,读来非常痛快。

灵澈本姓汤,字源澄,越州会稽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绍兴。他是云门寺律僧,后来驻锡衡岳寺。灵澈与刘禹锡、刘长卿、吕温交往甚密,互有诗相赠,他的诗文不仅流传后世,在当世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赞誉,传播很广。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

唐代:灵澈

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

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既然是唱和之作,灵澈也没有在字句上过度推敲,继承了自己一贯的诗风,朴素淡泊。为僧之人,特别是高僧,心中常有古佛在,自然是不惊波澜,这样平淡朴实的风格也正体现了禅宗的特点。

只是在言语的淡泊中,灵澈所蕴藏的情感不可谓不丰富。

整首诗一共两句,第一句说自己,第二句说别人。灵澈是这样描述年迈的自己的:年岁大了,经历了太多沧桑,内心却慢慢地闲适淡然下来,以至于再也未曾为外事烦心,愈发的晶莹剔透。在这样的心境下,对于外物也没有什么追求了,因为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质,麻衣草座,就足以安度晚年了。



劝世人不要过度追求物质的话,从古至今已经说了太多太多,只是人性如此,终究改不了一颗追求功利的心。总是要发自内心的明白生命中有比物质更重要的东西,才可以真正的放下物质,去追寻真正的自我,实现人生的意义。

灵澈写别人又是怎么写的呢?与朋友相逢,都在说着不当官好,无官一身轻,只是人人都在这样说,这世界上也没有因此而多一个隐士。说怎样的话丝毫不影响他们继续过着自己的生活。“林下”指的就是隐士们隐居的地方,这样的讽刺对于一位僧人来说,已经足够辛辣有力了。

真理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颠扑不破,即使到了千年以后的现在,灵澈这首诗依旧应景。许多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拼,想要活出自己的样子,一边奋斗着一边安慰自己,等我挣够了钱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学摄影画画,去练吉他写歌,去环游世界,走遍名山大川。



只是,什么时候才能挣够钱呀,激流勇退真的有那么容易吗,或者等有一天你真正实现了财务自由,那时的你会不会已经苍苍老矣,曾经的那些梦想也都已经提不起兴趣?

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是无用的,他们所做的一切你也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