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张爱玲说:“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年轻的时候不摔跟头,等上了年纪发现自己一无所成,势必要后悔。人生永远是无法预知的,遇到困难和阻碍,不要慌张,也不要气馁,逆境是暂时的,总有峰回路转的那一天。

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平坦的路可走,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可是常言道“无限风光在险峰”,有些路并不好走,但依然有许多风景值得一览。

这就是人生,少了变化,也就少了精彩;有变化,人生才会进步。生活中,伤痛在所难免,比逆境更强大的是人的意志。

韩信小的时候,父母双亡,孤独无依。可年幼的他并没有因此自甘堕落,反而一心刻苦读书,演习兵法,心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韩信经常跑到邻居家,替他们干活,混口饭吃。因为贫穷,韩信经常遭到他人的歧视。

有一次,韩信到街上卖柴,一群恶少想当众羞辱他。一个身长七尺的屠夫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算什么东西?生得五大三粗,还喜欢带刀佩剑,很神气吗?有本事的话,就用你的佩剑刺我,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单影只,硬拼肯定吃亏,而且刀剑无眼,万一伤中谁,街上人这么多,想跑都难。只好忍气吞声,从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

数年后,韩信佩剑从军,投奔了汉王刘邦。丞相萧何素知韩信之才,数次向刘邦举荐他。很快,韩信获得了刘邦的待见,参与了军国大事的讨论,高祖元年,暗度陈仓,大败章邯,一举拿下了关中地区,为刘邦平定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任何的逆境,在给我们带来困难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希望。一时的苦难算不了什么,只要心灵不哭泣,一切不平凡的经历,到最后,都会变成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然而,生活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奔波,一定要趁着年轻,给自己准确定位。不要被暂时的困难压倒,迷失了心智。所谓的义无反顾,需要建立在正确的信念之上,并不是盲目为之。有些路,看似坎坷崎岖,实则曲径通幽,是捷径还是坎坷,一时间很难说得清楚。唯有不急不躁地坚持下去,人生才会柳暗花明,迎来新的转机。

匡衡是汉代的一位大学者。年少时,他就十分勤奋好学。可是因为家里穷,匡衡白天必须干许多活,养家糊口。唯有晚上闲下来时,才能安心地读一会儿书。帮邻人砍了两天的柴,换得了两根蜡烛,很快就用完了。天黑时,无法看书,可把匡衡憋坏了。他的邻居家中十分富有,一到晚上好几间屋子都点起蜡烛,整个院子照得通亮。

有一天,匡衡鼓起了勇气,对隔壁家的老爷说:“我晚上想读书,可买不起蜡烛,能否借用您家的一寸之地呢?”这位老爷向来瞧不起穷人,便挖苦地说:“既然穷得买不起蜡烛,还读什么书呢?不害臊!”匡衡听后,异常地气愤,于是他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书读好。

回到家中,匡衡就悄无声息地在墙上凿了个洞,邻居家的烛光就可以从洞中投射过来。借着这微弱的光亮,匡衡立即如饥似渴地读起书来,半年下来,就将家中的书全都读完了。可是匡衡深知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远远不够,他想读书的愿望就更加迫切了。听说有位千户,家中藏书很多。这天,匡衡卷着铺盖,来到千户家中,恳求留下他,白天干活,晚上可以让他读书。千户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要求。就这样,匡衡一步步成为才高八斗的博学之士。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饱受生活之苦,意志在艰苦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炼,才会奋发向上。正所谓“逆境出人才”,往往如此。

人生几十年,总会遇到挫折和逆境。可是,不论现实多么残酷,都不能轻易放弃。人生,每向前迈一步,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逆境与挫折,无非是让人的低点更低,让人生这条路走起来更难,可一旦失去了面对的勇气,就等于放弃了多彩的人生,放弃了一切。

不妨将厄运看作个机遇,怀着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多一份使命和责任感,人反而会更加坚强。遇到困难,决不能逃避,也不要大发牢骚,改善眼前的不利局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身处逆境,一定不要垂头丧气。很多时候,成功就在眼前,可很多人还是选择在成功到来的前一秒,宣告了放弃。做人,一定要正视成败。若是因为脚下的荆棘而惧怕黑暗,光明之窗迟早会关闭。只有坚信自己能成功,才可能真正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