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打开华夏文明的钥匙

孔子,儒家创始人。在华夏文明中非常重要的人,号称孔圣人,万世师表,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认为他曾修《诗》、《书》,《礼》 、《乐》,《四书》,序《周易》(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

1孔子问道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孔子走时对弟子说:“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圣人对老子这么评价,我就觉的老子不错,值得学习,所以才看了多年道德经。

2,孔子韦编三绝。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孔子勤读《易》书的一则典故。《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传统说法,孔子晚年喜欢读《易》,并且撰写了《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等,合称"十翼",又称《易大传》。韦,熟牛皮。古代用竹片写书,再用皮条编缀成册。三,指多次。绝,断。孔子勤读《易》书,致使编缀的皮条多次断开。他还说:"如果多给我几年功夫,那么,我对于《易》的知识会更加丰富的。"《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加与假意近。如果五十岁就开始学习《周易》,那么就可以不犯大错误了。

孔子这么用心读这本书,我也去看了《周易》。我发现易经博大精深,是华夏文明的瑰宝。

3孔子闻韶音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至齐郭门之外,遇一婴儿挈一壶,相与俱行,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谓御曰:"趣驱之,韶乐方作。"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大矣哉!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

好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可以提升心灵。我也是因为孔的原因喜欢上古琴。

圣人的很多言行,喜好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推敲。 我个人觉得孔子就是打开华夏文明的钥匙的人。这几个故事事件是对我影响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