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王红蜻蜓4000家店面关门 温州老板做微商 朋友圈卖鞋救命

红蜻蜓,中国鞋业领军品牌之一,曾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真皮鞋王"称号,营销网络遍布全国。此前,红蜻蜓这类传统企业主要靠线下门店获利。


自1月战疫以来,红蜻蜓在全国的4000多家门店不得不整体歇业。关店后,红蜻蜓不仅没有收入来源,每个月还要支付上亿元的工厂开支、门店租金等成本。


公司创始人钱金波近期常常彻夜难眠。


被逼无奈下,钱金波带领全公司上下8000多名员工,全部转型线上销售。无论之前是门店导购员,代理商,还是老板本人钱金波,和他的儿子钱帆,都开始在朋友圈吆喝卖鞋,上线当"微商",内部代号"蜻蜓大作战"。


通过全员卖货,红蜻蜓 2 月 14 日当天的离店销售额首次突破 100 万元。虽然这与平常相比,业绩并不显眼,但钱金波知道,这是极短时间内锻造出的能力,只要能把货卖出去就有现金流,有现金流,或许就能救命。如果不做,红蜻蜓这个多年经营的企业就可能面临存亡威胁。


与许多温商一样,钱金波也出身贫寒,来自温州永嘉县的一个小山村,初中辍学后,学过漆画、木匠。当时温州皮鞋质量很差,消费者反响十分大,特别是他在武汉听说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的时候,感到非常痛心。随后,他开始自己办厂做皮鞋。


1995年,钱金波在温州老家创办红蜻蜓鞋业,钱金波是个营销天才,公司成立当年,红蜻蜓就和温州电视台合办了《红蜻蜓之旅》栏目,他在电视上畅谈品牌梦想。在包装上,别人的鞋盒成本不过六毛,他敢于用两块钱的盒子。在产品上,钱金波提倡工匠精神。


随后,他很快在温州几千家鞋厂中脱颖而出,并通过大规模电视广告投放,成为家喻户晓的国内一些鞋类品牌。

辉煌已是过去时,但目前的危机,也迫使钱金波和红蜻蜓不得不设法在营销渠道上转型自救。


温州鞋业发达,线下门店均受严重冲击。与红蜻蜓微商卖鞋不同,另一家知名皮鞋品牌奥康选择紧急改造全生产线,转型做口罩。目前,车间及流水线已全部升级完成,现已正式投入规模化生产。60名员工严格按照卫生防护标准,日均可生产一次性民用防护口罩30000-50000个。


也是不得不佩服温州人的精明和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