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出不穷的“虐童门” 激发了我的“育儿焦虑症”


据媒体报道,11月1日的视频显示,携程亲子园工作人员在给幼儿换衣服时,将孩子推到,使其撞到椅子上。11月3日的视频显示,携程亲子园工作人员给孩子食用了不明食物,随后孩子开始哭泣。有家长指出不明物品是芥末。事发后,携程于11月7日报警。



2017年11月20日,重庆南岸区布朗幼儿园的多位家长向澎湃新闻反映称,该幼儿园科林班林姓女教师存在虐待儿童行为,会让孩子自己扇嘴巴,或让两个儿童互相扇嘴巴。对此,布朗幼儿园张姓园长回应澎湃新闻称,目前,区教委、公安均已介入调查,涉事林姓教师已在辖区派出所接受调查,园方会公正处理此事。



11月23日网爆,有十余名幼儿家长反映朝阳区管庄红黄蓝幼儿园(新天地分园)国际小二班的幼儿遭遇老师扎针、喂不明白色药片,并提供孩子身上多个针眼的照片。新京报记者今日获悉,朝阳警方已介入事件调查。目前,幼儿园工作人员表示院长正在配合警方调查因此无法接受媒体采访。



……

今天是感恩节,该感恩谁?在还没想好到底该怎么来感恩的时候,突然就看到了“北京朝阳区虐童事件”!这事距离携程的虐童曝光差不多20来天,再加上其他地区比如广西、西安、重庆等地的幼儿园虐童事件,真的是如坐针毡!十一月被称为“感恩月”,这个十一月叫做“虐童月”似乎更适合!

文章前面的三个事件只是我节选的三个典型事例,还有好多未写出来又或者说还未经曝光!作为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的职场妈妈,或许我该感谢这些幼儿园,感谢这些老师?让我的孩子还没上幼儿园,我先于孩子已经对幼儿园、对老师产生恐惧、怀疑!



来自网易数据的统计

也要感谢那些虐童的老师们,你们让我有了哲学的怀疑精神,比如“人之初,性本善”这点,我开始怀疑它的正确性了!你们究竟是经历了什么?让原本可能善良的本性泯灭?

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给领导端茶倒水的是硕士生、是博士生,还得挤破头。但对于祖国的未来的苗子们,服务的是一些要学习没学习,要品德没品德的“保洁员”“临时工”!到底谁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

要感谢虐童的“临时工”们,你们可能会激发很大一部分职场妈妈们自己来开启自己的小天地,比如开个幼儿园,可以好好的保护自己的孩子,保护朋友的孩子,保护员工的孩子。

感谢完了,现在来正视一件事情,那就是类似我这种陷入职场—家庭两难的妈妈们,该怎么办?

网上有一个流传出来的携程“虐童门”非官方说法很直接却也真实:“首先这不是幼儿园,是托儿所,是解决3岁前没有幼儿园肯收的问题的机构。其次这里的孩子都是携程自己的孩子,自己请来的保姆虐待自己孩子,受害的是携程。第三这从来不是个盈利机构,每个月公司是补贴钱的,什么样的托儿机构一个月2580还一天四顿?携程本来可以不用办这样一个机构的。如果这个托儿所最终因为舆论无法再办了,倒霉的是员工,有谁能休假三年在家带孩子?”



我的注意力放在了最后一句话上,“有谁能休假三年在家带孩子?”估计这句话把很多人问住了吧?包括我自己。有几个人能做到从孩子出生到孩子上学,一直陪着Ta长大?就算是妈妈们愿意,家里的经济能力恐怕也不允许。毕竟大多数家庭还只是勉强的小康。

所以我们大多数妈妈们在休完产假,不得不选择回到职场。等到孩子长到两三岁,不得不把孩子送去托儿所、幼儿园让人照看着。我们心里想的是:让孩子能更多的接触同龄人,打开社交能力;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更多的好习惯;最主要还是因为不用担心孩子没人陪,解决了没人带的尴尬。这不是很两全的事情么?

虐童事件一桩接一桩的出现,我们这两全的心思显然受到了极大的波动!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也应该去考个幼师证?说到这里,大家是否知道,幼师专业的生源是什么样的?有调查显示,幼师专业录取分数极低,一般都是考不上高中、读不了大学的才会去选择这个专业,她们多数并不是因为热爱这个职业,仅仅是谋生的方便。更别提虐童事件中,那个被定性为“保洁员”的“临时工”是什么资历背景了。

感恩的心,感谢虐童者们,你们激发了我的“育儿焦虑症”。也激励了我更努力的工作,两年后或许我也可以选择从事自由职业,去保护好自己的孩子!

可是就算是自由职业,在大环境下我好像还是得送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的一切,我又该如何掌控?谁能救救我,救救我们的孩子?我不期望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但唯一希望的是他能健康的生活、玩耍在幼儿园!